|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名校畢業生湧向鄉鎮基層崗位,"上岸"之後怎麼樣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兩年,考公、考編“上岸”成為一種理所應當的選擇。名校畢業生,甚至連曾經的高考狀元都湧向基層崗位,已經越來越算不上新聞。

但“上岸”之後,就是終點嗎?在縣城甚至鄉鎮工作的年輕人,如何面臨精英教育背景和基層經驗的沖突?他們看到的基層又是怎樣的?他們是否獲得了預期中的“穩定”感?


我們找到了四位年輕人,分享他們基層“上岸”之後的工作和生活體驗。他們分別在街道辦、政府外聘、教師編、事業編崗位工作,有人24小時待命,手機沒開消息提示就會失眠;有人給領導寫材料,曾經通宵手抄材料應付檢查;有人做鄉村老師連軸轉,看到鄉村是多麼需要老師;也有人帶著“我的家鄉為什麼不能像一線城市那麼好”的理想主義回了東北老家。

以下是他們的講述——

“成就感常常在一瞬間有,但又持續不了很久”

王文月 女 95後

海歸碩士“上岸”鄉鎮街道辦


一開始考回家鄉的體制內,就是我有些妥協的結果。

我本科學習的是小語種,之後去歐洲讀了一年制哲學碩士。2020年畢業趕上疫情,回國以後,求職不順利,父母和親戚也一直給我做思想工作,勸我考編考公。

我意識到自己並不向往一線城市工作,但如果回家發展,我這個專業,在家鄉很難有合適的崗位。於是也開始報名國考、省考。國考沒通過,省考成功“上岸”了,2021年底,我正式成了一個華北三線城市鄉鎮街道的基層工作人員。


報到的第一天,我們十幾個新人沒有直接去自己所屬單位,而是在別的部門跟崗學習,一待就是兩年多,整體來說比較輕松。2024年初,我回到歸屬的街道崗位,才真正開始了基層歷練。坦白說,我到現在都沒有完全適應這種環境。



▲ 一些年輕人“上岸”後,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圖 / 《故鄉,別來無恙》

剛去的時候,我就問同事,疫情期間大家是不是特別辛苦?他們說,那時每天做核酸、追“陽”,雖然累,但工作也單純,只需要負責這幾項就好。可能就是身體上的累,心理負擔還沒有那麼大。現在不一樣了,大家各有分管的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所有的政策都要通過基層去落實。

我分管的領域,涉及的都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工作,比如衛生健康教育、水利、農業等。每天上班,我會列一個清單,把當天要處理的事情寫在本子上。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報表。比如,上級部門發來隱患排查表,我們就需要發動社區和自己人沿街檢查,把隱患情況整理出來,再報過去。但因為上級有不同科室,要求有時存在重疊,也會導致重復報表的情況。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8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