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纪录片《邬达克》:在档案里打捞一个异乡建筑师的职业精神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对话】


求真求实,所有资料不能够只来自某一本书

澎湃新闻:拍摄历史纪录片难度很大,团队如何确保史料的真实可靠?


陈庆:历史本身就是在不断被发现和被解读的过程。片子的学术基础是同济大学几代学者对上海近代建筑历史扎实且代代传承的系统研究。也得益于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的调查研究。

当我们要做一部纪录片时,在创作伦理上其实是对观众有承诺的,那就是承诺它的真实性。当然囿于时代、创作者的视野和能力,这个真实也是相对的。这是一部时间、空间跨度都很大的片子,我给整个团队提的要求是,所有资料不能够只来自某一本书。这些资料一定来自我们实地寻访的档案里,要形成互证。



团队采访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施行远

澎湃新闻:调研中遇到了哪些挑战?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发现吗?


陈庆:从2014年开始,我一直在研究这个选题,当时困难集中在两点,一是包括我们的学术顾问郑时龄院士、伍江教授、华霞虹教授在内的众多专家的研究重点在建筑而非人物;二是邬达克虽然成为“网红”,但是关于人物本身的叙事大多来源不清,甚至以讹传讹居多。

纪录片终归是要讲人的故事,我们希望呈现邬达克和那个时代的上海人的故事,也呈现他留下的建筑遗产和今天的上海人之间的故事,所以我们才会在开机仪式上向上海市民公开征集拍摄线索。




陈庆(左)采访拍摄亚洲建筑师协会主席伍江教授(右)

我们真正进入匈牙利、斯洛伐克和维多利亚的档案馆时,才有了更多的突破和理解。我们在海外的拍摄时间非常有限,很多档案第一时间来不及做深入解读,这些档案混杂着匈语、英文、德语、俄语、斯洛伐克语等等,还包括手写体。我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地立刻拍下我们所能拍摄到的所有档案,回来后再慢慢翻译、解读。

当然有些档案是在看到的第一瞬间就意识到了它的价值的。比如关于邬达克曾经担任过匈牙利首任驻沪领事这段历史,过去坊间一直有各种说法,但并不清晰。在匈牙利国家档案馆的拍摄中,一封有中文印鉴的信引起了我的注意,印鉴的名字是姚永励,仔细辨读才发现,这封英文信是中国律师姚永励接受邬达克请他担任匈牙利驻沪领馆法律顾问邀请的回信。接着又找到邬达克此前写给姚永励的邀请信的复印件,并且明确看到当时的领事馆就开设在圆明园路邬达克洋行的办公室里,这个发现也进一步说明邬达克当时和各个层面的中国人还是有很多的交往。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519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