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進入兒童體內的鉛能徹底清除嗎? 如何救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天水233名幼兒血鉛異常,鉛中毒臨床如何救治?


撰文 | 凌駿、文慧責編丨汪 航今天(7月8日),甘肅天水幼兒血鉛異常來源查明。官方通報顯示,系後廚違規添加彩繪顏料制作食品所致。

截至7月7日晚10時,天水市麥積區培心幼兒園251名幼兒已全部檢測。根據血鉛標准認定,血鉛異常233人、正常18人。


目前,有關部門已組建專家組全力開展醫療救治工作。聯合醫療救治專家組研究制定醫療機構統一救治方案,對血鉛異常患兒采取脫離污染源、健康教育、衛生指導、營養幹預、住院驅鉛等措施治療。

兒童鉛中毒,危害有多大?臨床救治措施有哪些?會有後遺症嗎?圍繞這些社會關注的專業問題,“醫學界”請教了多名參與過鉛中毒臨床救治的醫學專家。



鉛化學元素/圖源銳景

鉛對兒童無安全劑量,損害多器官

血鉛是指血液中的鉛含量,是評估人體鉛暴露水平的重要指標。

2006年發布的《兒童高鉛血症和鉛中毒預防指南》及《兒童高鉛血症和鉛中毒分級和處理原則(試行)》中提到,連續兩次靜脈血鉛水平為100-199微克/升屬於高鉛血症,等於或高於200微克/升屬於鉛中毒,並依據血鉛水平分為輕、中、重度鉛中毒。

輕度鉛中毒的血鉛水平為200-249微克/升;中度鉛中毒的血鉛水平為250-449微克/升;重度鉛中毒的血鉛水平則是等於或高於450微克/升;當血鉛等於或高於700微克/升時,可伴有昏迷、驚厥等鉛中毒腦病表現。

一位長期從事職業病防治的專業人士告訴“醫學界”,一般情況下,兒童血鉛含量過高,主要的來源是玩具、含鉛顏料等,孩子在學習或玩耍過程中少量接觸、誤食,導致鉛在體內堆積。

“但像此次大規模的兒童鉛中毒,且血鉛含量如此高的情況,是極其罕見的。”該專家表示,“即便是在相關高危職業的成人中,隨著近年來國家職業病防治工作力度的加大,臨床上也不怎麼再會碰到。”

該專業人士表示,理論上,血鉛只要存在,就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害。目前業內已有廣泛認知,即鉛中毒並無絕對安全的數值。

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鉛暴露臨床管理指南》建議:只要血鉛超過50微克/升,就有必要采取幹預措施。美國則把血鉛的參考水平下調到了35微克/升。

然而,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血鉛濃度即使低於50微克/升也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尤其是對兒童來說。

專家介紹,鉛中毒通常分為急性和慢性中毒,會影響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腎臓功能等。此次事件中,有家長對媒體表示,過去幾個月,其女兒出現了性格改變,無故發脾氣、暴躁,同時還出現了脫發現象。

而據“極目新聞”昨日報道,在西安市中心醫院檢測的70名血鉛超標幼兒裡,8人血鉛檢驗值206-249微克/升、255-294微克/升14人、305-349微克/升11人、353-399微克/升19人、400-448微克/升12人、466-479微克/升3人、大於500微克/升3人。其中,血鉛檢驗值最高為528微克/升。

上述專家告訴“醫學界”,相關血鉛含量已是“較為嚴重”,“部分孩子的血鉛含量,已經接近和成人職業病患者群體相當的程度。此外,一些孩子性格等的轉變,或許還意味著他們的神經系統已經受到影響。”



臨床如何救治?有後遺症嗎?

鉛中毒後,臨床有哪些有效的救治措施?

廣州市第十二人民醫院(廣州市職業病防治院、廣州化學中毒救援中心)職業病科副主任陳育全從事職業病防治、中毒臨床診治工作近20年。


他告訴“醫學界”,兒童輕度的鉛中毒,一般是無症狀的,多進行觀察即可,但要找到暴露源頭,遠離接觸源,也可適當使用一些鈣劑鋅劑等輔助排鉛。

“如果是中度鉛中毒,沒有強烈要求一定要進行驅鉛治療,可以先進行驅鉛試驗,再根據試驗結果來判斷是否進行驅鉛治療。”陳育全介紹,驅鉛治療是通過驅鉛藥物與體內鉛結合並排泄,以達到阻止鉛對機體產生毒性的作用。

對於重度鉛中毒,陳育全建議,應及時進行驅鉛治療,“兒童的驅鉛治療,一個療程一般為5天。具體時間因人而異,需要邊治療邊監測。通常來說,結束一個療程後,檢測其血、尿鉛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做第二個療程或更多療程。”

“當患兒體內的鉛水平逐漸下降,相關的中毒症狀也往往會隨之得到緩解和改善,一般不會導致嚴重的後遺症。”陳育全說。

前述專家同樣表示,若患者達到了鉛中毒的標准,臨床上會根據嚴重程度,使用口服或靜脈注射“驅鉛藥”的方式,促進鉛在體內的排出,“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遏制血鉛對人體的進一步損害。”

而經治療後,孩子能多大程度恢復、是否會有後遺症等,該專家指出,這取決於他們具體的中毒程度、持續時間等,“對於病情較重的患兒,如果治療時,已經出現了不同臓器和系統的嚴重損傷,尤其是神經系統,其中一些恢復起來極為困難。”

因此,陳育全提醒,排查暴露源頭並遠離是治療最關鍵的因素,如果經治療排出後還繼續接觸鉛,治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如果能遠離源頭,即使不進行治療,雖然速度較慢,但體內的鉛也會持續下降。”


“生活中毒患者,一般通過皮膚接觸或消化道攝入。主要情境包括生活在污染較重的環境,長期經口觸碰顏色較深的玩具,長期接觸錫制器具,輕信游醫的偏方等。”陳育全說。

幼兒園血鉛異常事件:進入兒童體內的鉛能徹底清除嗎?

甘肅天水某幼兒園血鉛異常事件,引起了公眾對鉛超標問題的關注。

鉛超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具有永久性和持續性。鉛中毒不僅會對兒童神經系統造成損害,通常表現為智商下降,其危害還不止於此。不僅局限於兒童時期,也不僅局限於大腦。那麼,鉛在人體內的代謝過程及危害究竟如何?我們能否徹底清除進入體內的鉛?

“鉛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一般為 25-35 天,平均約28天。進入人體的鉛,雖然可以通過藥物進行清除,但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排出體外。鉛進入人體後,會先通過血液進入其他組織,並蓄積在骨骼中,因此只能通過藥物慢慢排出,但難以完全清除。根據國家規定,血鉛含量的正常范圍為0-99μg/L,這也屬於安全范圍。”一位職業病專家表示。

鉛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空氣、土壤、水、食物甚至屋塵中的有毒化學物質。環境中的鉛可通過胃腸道、呼吸道和皮膚屏障進入人體,這些途徑均可通過血鉛水平(BLL)反映出來,血鉛水平是暴露和積累的生物標志。但鉛進入人體後,其蓄積及傷害的部位並不僅僅是血液。

國家食品風險評估中心的專家指出,“進入血液的鉛主要是與血紅蛋白結合,隨後通過血液進入全身的其他組織,包括肝、腎、肺、腦、心臓及肌肉等,不過,約94%的鉛會蓄積在骨骼和牙齒。血液中的鉛僅占體內鉛的很少一部分,且血管是吸收鉛的初始容器,因此,鉛中毒最先出現的特異性症狀通常是貧血。“

工業活動排放的鉛造成了大面積的鉛污染。由於兒童對鉛的敏感性較高,鉛對兒童的危害越來越受到學者們的關注。然而,長期鉛暴露也是損害成年人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但這一問題常常被忽視。許多流行病學和毒理學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也會對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腎臓損害、認知障礙、免疫缺陷、生殖障礙、癌症等。

《柳葉刀星球健康》雜志的一項新研究顯示,2019 年全球約有545.5萬成年人死於鉛暴露導致的心血管疾病,這一數字是此前估計的六倍多。該研究還首次提供了貨幣估算,估算了鉛暴露導致的全球死亡總成本,以及五歲以下兒童智商下降的程度和成本。僅在2019年,該研究就估計認知損害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總損失達到6萬億美元(基於預計的未來收入損失和稱為統計生命價值的經濟指標),其中中低收入國家負擔最重。

雖然環境鉛暴露導致心血管疾病的致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HME)開展的全球疾病、傷害和風險因素負擔研究已經發現,因鉛暴露導致的高血壓在2019年造成約85萬人死亡。且IHME的研究認為,鉛暴露對高血壓的影響已得到充分證實。



臨床醫生指出,事實上,進入人體內的鉛,無機鉛是不會被代謝的,其排泄率很低,最主要的排泄途徑是通過泌尿道。使用螯合劑可以增強尿液中鉛的排泄,這構成了鉛中毒治療方法的基礎。

根據國家衛健委指導制定的方案,血鉛中毒的治療主要包括驅鉛治療、營養支持以及血液淨化等措施。不過,針對已經蓄積到其他組織中的鉛,會通過慢慢溶出,再進行清除。體內的鉛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不停地進行蓄積、溶出、再蓄積的過程,因此鉛的清除時間比較長。醫學研究顯示,蓄積到骨骼中的鉛的半衰期約為20-30 年,所以排出時間漫長。

盡管鉛對人類的威脅一直存在,但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由於中國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鉛控制策略和政策,中國血鉛水平顯著降低,尤其是兒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預先計劃的研究:中國普通人群血鉛水平下降,2000-2018年》顯示,中國各年齡段兒童血鉛水平大幅下降,其中3-5歲兒童血鉛水平在二十年間下降了78.4%。中國兒童血鉛幾何平均數由1991-1995年的88.74μg/L下降至2016-2020年的27.32μg/L。

不過,目前尚無針對中國普通人群的大規模血鉛水平監測,由於鉛對人體多器官損害的存在,仍需相關部門給予更多關注。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