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東北能成為"低物價天堂",為什麼?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此前曾有媒體人發布2023年主要城市的體制內強度指數,其中哈爾濱的體制內人員(包含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繳存公積金人數占當地全部繳存人數的比重高達70.15%,長春和沈陽的占比也不低,達到了50.9%和42.13%。


按照指數發布團隊的說法,一個地方的體制內強度指數低於33%,是比較合理的。比重越高,就意味著這個地方對於國有經濟的依賴更大,市場經濟的活躍程度較低,而東北三省的龍頭省會,都已經超過了33%。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國有經濟在東北的經濟發展、居民就業中扮演著舉重若輕的角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東北,矗立著一些超乎你想象的超大型國企。其中,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下稱龍江森工)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很多人都聽聞過東北的雪鄉景區,但可能很少人知道,這個熱門景區就隸屬於龍江森工。

這個東北國企的獨特之處在於,在2018年進行市場化改制之前,這家企業居然擁有自己的人口、林業局、企業和公檢法。當時下轄事業單位326家,集團總部機構42個,林業局公司權屬單位1266個。

如今改制之後,下轄事業單位有56家,集團總部機構也有17個,林業局公司權屬單位969個,下轄的林區人口為83.9萬人、另外還有在冊職工11.12萬人,總人數接近百萬。

而且除了龍江森工,東北還有如北大荒農墾集團、中國一汽、鞍鋼集團、中國一重等多家超大型的國企。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龐大的國企成為當地人就業的巨大蓄水池,家庭的小單位也被嵌入到單位這種社會網絡中,東北地區由此形成了一個工業單位制社會,導致當地人對於“大單位”有就業偏好,而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做生意的更是被視為“邊緣人”。

然而,當市場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東北由於國企林立,想轉個身都猶如笨重的大象一樣困難。


想當初在實施振興東北的時候,頂層也是優先選擇扶持大企業,這無疑進一步擠壓了中小企業的發展空間。最後的結果就是,大企業效率低下效益差,中小企業又發展不起來。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國企不都是薪資高、待遇好嗎?東北國企那麼多,怎麼還會說工資水平不高呢?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你看看國資委最新公布的,2022年度96家央企“一把手”的“工資條”,在公布的106位央企“一把手”中,超過80%的年薪在6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但沒有一個人的年薪超過百萬,甚至有20位年薪在60萬元以下。




可能很多人覺得這個工資收入已經不算低了,但如果拿來跟同等體量的民企對比,隨隨便便一個中層管理人員,可能年薪就已經超過了30萬,高層管理人員可能年薪就有80萬以上。

那麼國企的工資又是由什麼決定的呢?此前的工資總額,實際上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是按人頭保障員工基礎收入,二是看企業創造的利潤。

但在2021年監管層調整了工資總額的計算方式,企業的淨利潤成為最最關鍵的變量,可以說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比如,一家公司去年員工的工資總額為1億元,今年企業創造的淨利潤增幅為40%以上,那麼按照相應系數,工資總額就能在1億元的基礎上增長8%。而且就算員工總數有同比例的增長,人均工資也只能維持原狀。這意味著,企業賺不賺錢,很關鍵。

東北的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卻不容樂觀。2021年遼寧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僅為5%,明顯低於全國平均的7.1%,其中遼寧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率僅為3.5%,低於全國平均的7%。中國第二、世界第三大鋼鐵企業——遼寧鞍鋼已經連續三年虧損,2024年虧損更是達到71億……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