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有些中国人确实不适合出门旅游(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经常在小某书上看到避雷全世界的帖子,今天看到一篇非常离谱的:说克里特岛没有任何建筑和文化旅游价值,现代化还不如他老家县城,只有白人饭,没有中餐...最后结论是"不要来,没有任何来的必要"。


中国人对“新”、对“现代化”,好像有一种谜之痴恋,见不得“老东西”和“旧样式”,就像一个暴发户见不得自己来时的样子,恨不得全身脱一层皮,从头到脚都闪闪发新光。

什么千年历史的古城墙,碍事,推翻,建高楼大厦。什么百年历史的石板路,破旧寒酸,铲掉,建宽阔崭新的大马路。什么野花野草矮房子,太农村,推掉,建钢筋混凝土大楼,铺上不能坐不能踩只能看看的新草坪。


即使是不能拆的历史文物古楼,也一定要刷上鲜艳浓烈的油漆,和刚买的纸糊祭祀别墅一样新,目的就是让人完全看不出这个楼有三千年历史,看不出这个楼经历过风吹雨打天灾人祸。

我们喜欢崭新的玻璃幕墙大厦、光洁的瓷砖、锃亮的电梯,潜意识里觉得只有宏大、崭新的一切才配叫"发达",以至于出门旅行,看哪儿都嫌“村”:机场太小,地铁太旧,火车站太老,街道太窄...

(香港,2018年)



很多年前我陪我爸去香港,他说“香港不是国际大都市吗?怎么这马路、楼墙都这么窄,破破旧旧的,还不如天河新。”


我妈也很离谱,说北京一号线怎么连个屏蔽门都没有,地铁站旧兮兮的,还是广州地铁新...

还有朋友第一次去伦敦,嫌弃伦敦地铁又小又破,说Piccadilly线都包浆了,和深圳地铁根本没法比...


老天爷,Piccadilly地铁线开通的时候,我们还在清朝,用了一百多年,能不旧吗?!北京一号线作为大陆第一条地铁线,用了半个世纪,能不旧吗?!人家旧,才说明人家先进啊!

还有这个避雷贴里的博主,嫌弃克里特岛——这个希腊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源头地“没有任何建筑和文化旅游价值”,难道要在五千年前的原址上新建一堆样板间,弄几个网红打卡点,收你门票,才叫有“建筑和文化旅游价值”吗?

默认"新=好","现代化=高级",而"旧=差",“老=落后”,这种逻辑暴露的不仅是审美单一,还是一种深藏的自卑。可能是“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创伤太深刻,当我们看到其他地方蕴藏在"旧"里的“先进”,潜意识里就会产生一种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用“我们比你们新”来达成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用40年走完了别人200年的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这种压缩式发展似乎带来了一种畸形的优越感,就像新贵总要买最新款奢侈品来证明身价一样,我们对"新"的崇拜,本质上是对自己曾经落后、缺乏物质文化积淀的一种焦虑外溢。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220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