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俄罗斯: 辉煌不再!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正在崩塌...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高加索和中亚各国的“去俄化”,开始于苏联解体后,以语言为例:

1993 年,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决定将乌兹别克语的字母,由与俄语关联紧密的西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字母;吉尔吉斯斯坦则明确吉尔吉斯语为“唯一国家语言”,俄语的地位被降格为普通官方语言;


亚美尼亚议会通过《语言法》,确立亚美尼亚语为唯一官方语言,俄语仅保留工作语言属性。两年后,哈萨克更将首都迁至阿斯塔纳,其“天子守国门”、看守北部俄族占多数州的意图不言而喻。

此外,前苏联各国纷纷着手修改俄语地名:塔吉克斯坦首都斯大林纳巴德,于1991年更名为“杜尚别”,城市中诸如 “列宁广场”等带有俄语印记的街道与广场名称,也随之悉数变更。

2007 年,塔吉克总统埃莫马利·拉赫莫诺夫率先将自己的斯拉夫式姓名,改为塔吉克式的“埃莫马利·拉赫蒙”。

然而,这场“去俄化”运动的实际成效不甚理想。

在多数前苏联国家,俄语依旧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地方或许影响不大,但若身处大城市,不会俄语的人往往会被精英阶层视作缺乏教育的“乡巴佬”。

一位中文互联网大V,曾讲述过他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亲身经历。

他跟随当地一位富人在菜市场购物时,遇到一名刚从南方来的小贩,对方俄语生疏,仅能使用吉尔吉斯语交流。

富人不擅长吉尔吉斯语,与小贩几番沟通下来,皆如鸡同鸭讲,不耐烦的富人,让保姆出面协调。

保姆虽懂吉尔吉斯语,却执意用俄语交流,见小贩始终无法理解,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一句:“真是乡下人,连俄语都不会说。”

教育领域,俄语授课的覆盖面依旧广泛。

以哈萨克斯坦为例,截至2020年,全国6500余所学校中,采用俄语与哈语混合教学模式的超过3600所,另有1000所几乎纯用俄语授课。

两者合计占学校总数的70%,足见俄语的强势地位。


“去俄化”成效有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经济。

俄罗斯的经济水平高于中亚及高加索各国,后者有大量人口前往俄罗斯谋生,阿塞拜疆在俄的200万侨民便是明证,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中,精英阶层也不例外。

比如,前苏联国家的娱乐圈从业者,常将跻身俄罗斯娱乐圈视为追求,因为俄罗斯娱乐圈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更优渥的薪酬。

又比如,前苏联各国的足球运动员,多将俄超联赛视作梦寐以求的舞台,以踢上俄超为荣;

二是对俄罗斯实力的忌惮。


“俄乌战争”前,军迷圈流传着一种对俄罗斯的说法: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虽然衰落,但论军事实力,依然是世界第二。

前苏联各国不少人对俄罗斯的认知,就与此类似。

2008年,格鲁吉亚贸然挑战俄罗斯,结果不仅遭到俄军痛击,还丢失了20%的实际控制领土,这一事件更强化了“俄罗斯是世界第二”的认知。

因此,前苏联各国的“去俄化”政策普遍不敢过于激进,除修改地名带有强制性外,其余措施多为非强制性,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各国的“去俄化”始终停留在量变阶段,直至“俄乌战争” 的爆发,这一局面才迎来转折。



俄军进入乌克兰的行为,给了前苏联各国一个绝佳的借口。打击与俄罗斯相关的一切,由此变得“合理合法”起来。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的表现,显然与“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头衔相去甚远,俄罗斯的衰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让前苏联各国的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于是自2022年起,前苏联各国的“去俄化”政策,变得明显带有强制性。

2022年8月,哈萨克斯坦教育部长阿斯哈特·艾马加姆别托夫宣布,从新学年伊始,全国范围内的一年级新生将不再学习俄语。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