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李克強: 深度解析"團派團滅"與李克強之死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比肩神龜的哀榮


2025年7月3日,適逢已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誕辰七十周年。當天,《人民日報》,刊出一篇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撰寫的長文:《為黨和人民事業奮斗終身》,以此紀念這位在2023年10月驟然離世的,中共前高級領導人。盡管文章本身內容多屬例行回顧,但在李克強辭世後,國內外曾激起巨大輿情的背景下,這篇文章的出現,可以視為中共高層對其基本評價,繼續“維持正面”的政治信號。尤其引人注目得是,《人民日報》在該文開頭,特地加上了一段“編者按”,意在壓縮解讀空間,防止公眾對紀念行為,賦予過多象征意義。此種不屬常規的操作行為,反映出中共執政當局,對於李克強的政治遺產及其輿論影響的高度敏感與小心拿捏:一方面,需要維持李克強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歷史定位;另一方面,又害怕人民把對李克強的紀念,解讀為對當前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嚴峻形勢的不滿情緒的宣泄口 。

李克強於2023年10月27日在上海突然離世,引發社會震動,甚至成為近年來罕見的“公共情感匯聚點”。同年10月30日,前新華社廣東分社社長、資深中共黨員顧萬明,公開致信中共中央,呼吁對李克強的死亡展開徹底調查,並提出五項具體要求。顧萬明在公開信中特別指出,李克強之死至今缺乏權威說明,關於病發過程、搶救情況,都語焉不詳,令廣大人民猜疑。他強調,李克強之死的疑點重重,是引發廣大人民群眾不滿的根本原因,已經造成極大的不良社會影響。所以,他敦促中共當局回應民眾關切,尊重基本事實。顧萬明發布公開信不久後, 即遭警方刑事拘留。2024年11月,上海市閔行區法院, 以荒謬的“尋釁滋事罪”,判處其一年的有期徒刑。同年12月10日,新華社宣布取消其退休待遇,進一步加重了對這位前資深媒體人的,不公平的政治懲處。然而,李克強的告別式,還是按照了中共慣例在北京八寶山的公墓禮堂舉行,現場布置得莊重肅穆。整個儀式,沿襲中共高層領導人喪禮的既定規格,與四年前李鵬的葬禮,幾乎如出一轍。習近平,在中共第二十屆中央政治局其他常委的陪同下,偕夫人彭麗媛首先抵達靈堂,向李克強遺體行三鞠躬禮,並繞行瞻仰,場面莊嚴克制,充滿官方儀式的規整和得體。

《莊子釣於濮水》出自《莊子》,這篇短文以有趣的方式,提出了一個哲學命題:“一個人是願意,死後被供奉膜拜,還是願意,平凡而自由的享受生命。” 莊子正在濮水邊垂釣,楚王派了兩位大夫前來,轉達王意,邀請他出仕。兩人恭敬地說:“我們君王願以整個國家的事務來煩勞您,願您出山輔佐。” 莊子反問他們:“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後已經三千年了,被國王用錦緞包裹,放在宗廟的寶匣裡。請問,這只龜是願意死後被供奉,還是寧願活著在泥塘裡拖著尾巴,自在爬行?” 兩位大夫答道:“當然是寧願活著,在泥塘裡拖著尾巴爬行。” 莊子笑著說:“那你們請回吧。我也寧願在泥塘裡拖著尾巴爬行,活得自由自在。在擔任了兩屆政府總理後,李克強依法卸任,本應該開始享受他的退休生活。但在離開政治舞台僅一年,他就不明不白的突然離世,身後雖獲“高規格的紀念”,卻更像莊子短文中那只被錦緞包裹的神龜: 表面上顯得莊嚴又榮耀,實則他早已被剝奪了生命的真實與自由,而他那顆始終牽掛著國家與人民命運的赤誠之心,也是被迫沉寂無聲。臭老九們的悲歌

李克強的北大同窗,在參加完他的遺體告別式後,心意難平,相聚於一隅,緬懷這位曾經讓他們深感自豪的同學、也是曾經被他們寄予厚望的一代總理。在低沉肅穆的氣氛中,他們唱起一曲《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1949年中共建政之後,中國知識人的命運,寫滿了苦難。建國初期,中共當局就強廹知識界“改造思想”。1957年的反右運動更是災難的開始。在此前“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運動的鼓勵下,成千上萬的知識人提出批評與建議,真誠期盼國家建設的改善,卻在轉瞬之間被定性為所謂的“人民公敵”。近60萬各領域的知識精英,被劃為所謂右派,他們被流放、勞改、下放邊疆,家庭破碎,前途盡毀。1966年開始的所謂文化大革命,更是中國知識人夢魘的極致。幾乎所有傳統文化、教育學術體系都遭到摧毀,“臭老九”成為知識人的貶義代名詞,教授們在街頭被剃陰陽頭、掛黑牌、游街示眾,許多人自殺或被毆致死。大學關閉,書籍焚毀,知識被誣為反動,有學問成了罪過。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知識人的身份與尊嚴有所恢復,但仍需在體制約束、思想控制與政治紅線之間小心穿行。有一部分知識人堅持批判思維,挺身而出為國家人民的利益,與中共體制奮力抗爭,付出的代價仍是非常沉重的,比如清華法學教授許章潤,就是因言獲罪,遭受了非常不公的待遇。1949年之後,中國知識人的命運,是中共所謂的,“共和國” 歷史中,一段深沉而無法抹去的悲歌。他們原該肩負建設現代中國的重任,卻在極權意識形態的重壓下,被迫低頭、沉默、甚至毀滅。他們的掙扎與犧牲,映照的不是共和國的光榮與夢想,而是中共強權對中國知識人的思想與良知的系統性迫害。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麥.甲.農.止] 2025-07-13 18:13
    本是讀書人,誤做仕途客。 混跡官場一世輸,半生當陪坐。 大志搏功名,終未避橫禍。 留與後人評判時,入行錯錯錯! 🥵🥵🥵🥵🥵🥵🥵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