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渡劫!茅台的"難兄難弟" 被逼到懸崖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條“禁酒令”讓整個白酒行業備受打擊。 有從業者表示:禁酒令發布後,白酒銷量下滑了80%,九成門店遭到重創。

在有的城市,就連便利店的貨架上都看不到白酒瓶子的身影。




白酒艱難求生,國產紅酒行業也在渡劫。

不久前,中國葡萄酒一哥——張裕發布了被稱為“史上最差”的財報:

2024年,張裕全年營收32.77億元,比2023年同比下滑了25.26%。

比營收跌得更慘的是淨利潤,僅僅1.31億元,同比下跌71.64%。



其實,在這份“難看”的答卷之前,張裕的股價已經連續跌了四年了,市值累計蒸發高達235億元。

由於股價太難看,深交所甚至發布公告將張裕移出深證成分指數樣本股名單。

相比於“爹味太濃”的白酒,葡萄酒一直都更年輕、更西化。

因此,在市場討論“白酒討好不了年輕人”的時候,葡萄酒往往能躲過一劫。





但即便如此,作為葡萄酒一哥的張裕,也逃不過被年輕人逐漸拋棄的命運。

是年輕人真的不愛葡萄酒了,還是張裕自己老了?

1百年酒王,淪落到超市角落

在國內提到葡萄酒,肯定繞不開130多歲的張裕。

就算從不喝酒的人,也肯定在電視上看過張裕解百納的電視廣告。



國產老字號+電視推廣背書,在人們的消費需求逐漸多元化的年代,張裕很快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詞。

想必不少80、90後都在從小到大的各種宴席和酒局上見過張裕解百納,幹紅兌雪碧更是不少人的“人生第一口紅酒”。



靠著解百納一款幹紅,張裕連續20年保持著中國葡萄酒品牌市占率第一的寶座,常年高達30%左右,甚至比茅台還要更早上市。

2011年,全年營收高達60.28億元,盡管比不上茅台五糧液,但也能和劍南春、汾酒等白酒巨頭平起平坐,穩坐國內酒企的第二梯隊。

而如今,張裕的營收卻僅僅只有巔峰期的一半,如果算上利潤率的大跳水。

從產品角度來說,張裕的困境和其余國產老字號酒企一樣:長板太老,短板太多。

張裕的長板,自然就是這款賣了將近90年的張裕解百納。



作為中國第一款自釀的幹紅葡萄酒,“解百納”這個商標曾經輾轉流落到過諸多品牌手中,張裕也只在2001年成功注冊新商標。

在解百納身上,張裕可謂是投入了最多的心血。

不僅砸了3000萬打造專屬葡萄生產基地,甚至還投產了3萬噸解百納專用產線,每小時能灌裝1.5萬瓶。



營銷方面也是舍得下本,在電視普及不久的2003年,張裕就狂砸4840萬廣告費用。

從2006年開始,張裕在央視的投入金額逐年增加,到2010年費用直接達到3億,這才有了所有人都看過的解百納電視廣告。

而解百納也不負眾望,成為張裕的業績擔當,如今以解百納為代表的葡萄酒產品占據了張裕營收的74.4%,累計銷量也將近6.8億瓶。



盡管幾十年來,解百納的口味和包裝都沒有太大變化,但是依靠堅挺的經銷商體系和精准的定位,解百納還是能穩坐國內葡萄酒銷量的金字塔尖。

相比於解百納堅挺的銷量,張裕的其余產品就顯得遜色不少。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張裕的白蘭地。

作為以葡萄為原材料的烈酒,白蘭地一直在國內屬於X格最高的洋酒之一,人頭馬XO、馬爹利等品牌的大名想必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張裕生產的白蘭地,卻總是處於“低端上不了台面,高端無人問津”的窘境。



張裕最便宜的“醴泉白蘭地”,其配料表竟然沒有葡萄和水,基本是拿蜜酒和香精勾兌出來的。

而除了廣東部分地區和煙台本地,張裕白蘭地也基本沒有市場,人們大部分時間都把它當料酒,和老恒和坐一桌。

與低端產品相反的是,張裕的高端白蘭地卻是“意外地出名”,張裕曾多次送旗下白蘭地參加比賽和評審,屢屢能獲得不錯的名次和口碑。



但是在大部分消費者看來,張裕除了幾十塊一瓶的解百納和當料酒的白蘭地,其余的高級酒品存在感都異常稀薄。

貴為國產葡萄酒王,卻只能在超市貨架上吃灰。



2年輕人越愛,張裕越冷?

張裕突然過得這麼慘,是年輕人不愛喝紅酒了嗎?

答案肯定是錯誤的。

相比於白酒,葡萄酒酒精度低、更適口,且自帶“洋濾鏡”,容易被年輕人接受。



據尼爾森IQ發布的《2024中國酒水市場報告》,葡萄酒消費中90後和00後消費者占比達45%,較2023年增長10個百分點。

可見,討好年輕人已經成為葡萄酒行業的大勢所趨。

而張裕也一直在嘗試和年輕人拉近關系,只不過有兩道坎始終擺在張裕面前。

第一道坎其實是張裕自己的失誤:過於分散的年輕化打法。

在張裕看來,自家王牌產品解百納之所以不受年輕人歡迎,還得讓口味和包裝背鍋。



畢竟作為將近20年前的爆品,解百納口味酸澀、甜度不高,包裝也是盡顯老氣。

於是,張裕的“年輕化”就顯得十分簡單粗暴:打造一批口味更輕、包裝更活潑的新品。

不過,張裕一口氣打出去的“年輕牌”打得似乎有點太多了。


2014年,張裕推出了主打年輕人的葡萄酒系列“醉詩仙”;2020年,張裕又拿出了頗受國外年輕人市場歡迎的調香型葡萄酒味美思。



2023年,張裕又推出了“年輕人的第一支葡萄酒”小葡系列,主打4~8度的低度氣泡酒,跟Rio等口味酒搶市場。

在今年3月份,張裕還推出了主打年輕人的幹白產品長尾貓,也是中國第一款主打年輕人市場的幹白葡萄酒,





結果張裕在十年內,更新了數款“年輕人的第一支葡萄酒”。

但張裕這麼努力,換來的卻只是年輕人的一頭霧水。

據媒體報道,張裕品牌在Z世代年輕人中的認知度僅為11%,相比之下,長城葡萄酒則為18%,RIO等雞尾酒品牌則高達43%。

其實,張裕自己也很明白這一缺陷,張裕總經理孫健也在一次發言中直說“我們距離消費者實際上是越來越遠了。”



張裕不受年輕人待見的第二道坎,其實就是被國外競品慢慢偷家。

80年代起,中國民間興起“紅酒熱”,長城、張裕等老品牌抓住了這個時機,一躍從傳統老字號成為國民紅酒。

但是國產葡萄酒躺著賺錢的好日子,到2015年左右就到頭了。

要知道,葡萄酒作為西方社會的口糧酒,在澳洲、法國等地都有著大量性價比極高的廉價葡萄酒品牌,其中澳大利亞更是葡萄酒的出口大國。

2014年底,中澳簽署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此後中國澳大利亞的葡萄酒關稅逐年降低,從過去的14%逐漸削減至0%。



與此同時,進口的平價葡萄酒也越來越多,市占率從2015年的32%一路飆升到2020年的50%多。

在年輕人看來,國外葡萄酒品類多、樣式新,最關鍵的是並不比國產葡萄酒貴到哪兒去。

在性價比+外來和尚好念經兩招助攻下,海外葡萄酒成功上位,就連縣城老板的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酒也變成了澳大利亞品牌奔富。




與之相對的,是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從2015年的114.8萬噸下降到2020年的41.3萬噸。

整個葡萄酒行業最尷尬的一點是:對葡萄酒的祛魅,竟然是國外品牌完成的。



3想重回牌桌,酒王也得學兩招

作為中國第一批上市的酒企,市場曾經對張裕寄予厚望。

而如今,張裕卻面臨成立以來最嚴峻的形勢。

最尷尬的是,在這個葡萄酒行業還在逆流而上的年代,張裕卻陷入了“越努力越艱難”的怪圈。



張裕總經理孫健本人也對這種“怪象”做出過解釋:

“作為龍頭企業,張裕某種程度上拿了一手好牌,但我們前期打得並不夠好。”

張裕之所以會被外國競品打懵,原因很簡單:

當歐美葡萄酒用高端品類建立酒文化吸引人們關注,再通過高性價比的口糧酒吸引消費的時候,張裕能拿得出手的“主流產品”仍然是賣了數十年的解百納。

所以張裕的回應手段也很直接:復刻國外競品的這一套打法,打響自己的高端敘事。

其實,張裕的高端化做得並不差。



作為一家成立130多年的老品牌,張裕在高端紅酒、白蘭地方面的積澱甚至要遠遠超過一些國外的同行。

張裕作為“中國老字號葡萄酒”,一直以來張裕都有一大任務:闖入歐洲核心圈層,和歐洲傳統大牌掰手腕。

而張裕闖入外國核心圈層的打法也非常“老錢風”,那就是直接砸錢買酒莊。



從2013年起,張裕豪砸6.7億元收購了6座位於法國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亞的酒莊。

收購酒莊的意圖也很明顯,通過成熟的國外酒莊口碑搭建起國外銷路和高端產品線,這樣帶來的名聲也能反哺國內市場。

就目前來看,張裕的高端計劃只能說是完成了一半。



依靠數家國外酒莊,張裕確實在突破高端方面頗有建樹。

就在2023年到2024年,張裕派出的參賽產品還斬獲了403項大大小小的國際酒類比賽獎項,其中龍諭葡萄酒、可雅白蘭地等高端產品頗受國外市場歡迎。



但尷尬的是,這份“國外市場念好的經”並未完成反哺國內市場的任務。

就算張裕在國外拿了再多的獎項,獲得再多的認可,到國內之後消費者仍然只能看見貨架上賣了幾十年的解百納。

而張裕風風火火在國內數十年的酒莊布局,也在張裕經營出現困難的時候成了拖後腿的“重資產”。

2025年張裕開啟戰略收縮,出售了自己出海收購的第一家法國酒莊郎多酒莊,拿回了3941萬元的回流資金。



對張裕來說,如何打通高端到中低端之間的任督二脈,才是當下最應該考慮的事情。

除了在產品上下功夫外,張裕也要敢於向傳統渠道進行大手術。

作為老字號酒企,張裕和茅台、五糧液等品牌一樣都高度依賴傳統經銷商渠道,數據統計,張裕的銷售數據中傳統經銷商渠道就占有85%。

傳統經銷商推廣酒品的手段同樣也是十分老派:光在2023年,張裕解百納事務部就舉辦了8.7萬次推廣宴席。



雖然累計觸達了2000多萬人次但營銷成本也是水漲船高,且觸及的用戶也多是些中老年用戶,與年輕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在數字化方面,張裕的成績同樣乏善可陳,迄今為止張裕的數字化會員僅僅有30萬人,是競品長城葡萄酒的十分之一。

而由於經銷商體系過於繁雜,張裕也和茅台一樣失去了對產品的定價權,當線上電商平台進行壓價大促銷的同時,線下買酒也要經過經銷商“層層加價”。





對於張裕來說,光在產品和高端化方面下“笨功夫”,在如今這個年代已經玩不轉了。

張裕得明白,想要重回牌桌,還需要更全面的“刮骨療毒”。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