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欧洲10天热死2000人,这3个指标比高温更致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湿球温度达到约31°C时,人就很难通过正常出汗来保持体温。对于老人、病人或劳动人群,这个温度足以引发严重的中暑甚至死亡。更为极端的情况是,湿球温度达到了人体皮肤的温度,也就是35°C。此时,外界将无法接收人体释放的热量,人体无法再通过热辐射、对流和蒸发等来降温。在这种环境下,人哪怕不活动,体核温度(core temperature,即身体内部器官的温度)也会不断上升,最终导致器官衰竭和死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借助多种降温手段,包括空调、冰敷和冷水泡脚等。这时使用风扇不仅无效,还可能会加速皮肤脱水和升温。




经历了炎热的白天,人体吸收了大量热量,如果这些热量在夜晚无法散发出去,不仅会影响睡眠,还会让内脏器官长时间遭受热应激,导致因高温死亡的风险增加。然而,随着气候变暖,温暖夜晚的天数正在增加。据相关报道,在今年6月的两次热浪期间,南欧大部分地区也经历了所谓的“热带之夜”(tropical nights),即夜间气温大于25°C。


不仅是欧洲,随着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夜间最低气温高于20°C(暖夜)和25°C的天数都在增加,且夜间高温的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白天的极端高温增长,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其中,城市的热岛效应、海水平均温度升高都是十分关键的影响因素。这时候不得不再提一下比较有效的降温手段:当你在夜晚感觉炎热难耐时,可以开空调、采用冰敷和冷水泡脚等。

从生理学角度来讲,人们会因为高温或低温死亡,关键是由于体核温度(内部器官的温度)发生了变化。人的体核温度通常需严格保持在36.5℃至37.4℃。随着年龄、活动水平和一天中的时间等因素改变,这个温度也会小范围波动,确保人体内必要的酶促反应能顺利进行,这也是确保人体能正常运作的基础。


在短时间内,体核温度明显升高或降低都会是致命的。如果长时间暴露在温度、湿度高的环境下,身体吸收的热量超过了散发的热量,或者无法释放多余热量,体核温度就会随之升高,并引发高热症。当体核温度升高到38℃时,人会感觉到热、口渴和不舒服,再继续往上升,症状也会愈发严重,到40℃时就可能出现昏迷、脱水等。此时的人体升温并不同于发烧,因为发烧是由人体调节体温的中枢控制的,而高热症已经脱离了人体控制。




另一方面,如果身体过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和冷水中,又可能导致低温的情况。体核温度在35.5℃时,人会有感觉寒冷、轻度发抖的症状,到35℃会开始剧烈颤抖,可能会出现心脏不适。随着体核温度继续降低,人就会开始意识模糊、心跳减慢和呼吸变浅等。

不同气温杀死不同年龄段的人

高温暴露正在导致更多的过早死亡,很多研究都发现,老年人更容易受到高温伤害。不过去年12月,一项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针对于墨西哥的研究打破了这一认知,提示我们不能忽视高温对年轻人的威胁。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0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