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那個志願報了電競的男孩,如今在直播間賣耳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他最初沒敢和父母說。他知道在老家那個三線城市裡,“電競”這兩個字和“輟學”畫了等號。但他還是悄悄報了名,坐大巴去成都考試。考官是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戴著眼鏡,問了他怎麼看待比賽BP、對游戲版本的了解、有沒有團隊意識。


後來他才知道,這個考官其實不是做電競出身,是從體育系調過來,臨時上崗。

伍俊平最後被錄取,進的是“電競賽事與運營”方向,學費18000元一年。他以為這個專業能再給他一次打職業的機會。真正入學後才知道,除了兩節實戰課,大多數時間是在學市場營銷、新聞傳播、活動執行。有一學期的課程名字叫“新媒體短視頻運營實踐”,結課作業是做一個30秒的短視頻宣傳片。


有一次,輔導員組織全班去附近一家電競酒店做實訓。他負責把參賽隊伍的名字打印出來,貼在顯示器下。每張紙貼上去,他都在想,如果這場比賽不是業余賽,自己是不是還能坐在那一邊。

像伍俊平這樣的學生,在這批電競專業群體中並不少見。

根據某電競類高校教務老師透露,電競專業學生大致可以分三類:一類是有過青訓或職業試訓經歷的“斷檔選手”;一類是文化課成績偏低但有游戲特長的藝考生;還有一類,是對行業不了解但出於興趣和宣傳吸引報讀的“信息盲”。

小皮是第三類,他在填志願時選了“電子競技與管理”,以為是打游戲的課程,沒想到開學第一周就在上Excel課程和賽事觀摩分析。他來自湖南,家裡做五金生意,父親原本希望他學物流,分數不夠。他說,他直到第二學期才真正搞清楚“電競專業不教打游戲”。

但也有例外,中傳的電競方向歸屬於數字娛樂專業,課程更偏向內容創作與傳播。有學生畢業後進入完美世界做內容運營,也有人成功進入LPL內容部門,做采訪和文案。

不過,大多數院校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教材多半由企業提供,課程設置雜亂,教員來自體育系、計算機系甚至中文系。一位在南京某高校教授“電競心理學”的老師坦言,自己之前主講的是“運動心理學”,只不過換了些案例。

在招生端,宣傳語句往往更加激進,伍俊平回憶,當年學校的招生簡章上寫著“職業選手培養通道”“打造全國電競新星”,甚至附上了一張明星選手的照片。他後來才知道,那個人和學校沒有任何關系。

“我們不是不願意學,我們是不知道學出來能幹嘛。”這是許多電競學生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而在背後,很多學生選擇電競專業的動因,也遠比夢想復雜。他們當中,不少來自三四線城市,家庭收入有限,文化課成績一般。如果不是電競專業,他們可能只能讀個冷門的大專。電競,看起來是一個暫時不用解釋的選擇——至少比汽修和模具設計要體面些。

但這份體面來得並不牢靠,學校很少提供系統的職業規劃課程職業指導只是建議“去B站試試”,或者幫老師剪片子。對這些19歲的學生來說,未來是一張模糊的地圖,大部分路徑都繞不過“降薪”“轉行”“刷經驗”。

他們曾以為電競是一條另類升學之路,但實際上,很多人只是被動地卷入了一場用熱點掩飾的產業試驗。


伍俊平有時會想,如果當年沒選電競,是不是現在已經在快遞站打工。但每次打開B站,看見LPL季後賽的直播間彈幕,他還是會點進去看看。他說自己有點嫉妒那些能繼續打下去的人,“他們至少站上過台”。

三、畢業即失業or轉專業

伍俊平最終沒有成為職業選手,他在大三時去了成都的一家賽事公司實習,崗位是導播助理,工作內容包括剪比賽片頭、控制字幕、對接攝像位,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現充”。

他記得最忙的一場比賽是LPL春季賽線下觀賽活動,那天他凌晨三點才下班,坐著末班地鐵回學校,背包裡裝著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三盒泡面。

他正式入職後,工資是六千,不包吃住,合同一年一簽。他曾試著往上轉崗,去申請做內容編導或者社媒運營,被拒了兩次。理由是“學歷可以,但缺經驗”。他發現身邊留下來的人越來越少,有人去做短視頻剪輯,也有人轉行去游戲公司做客服。

他給自己設了一個期限,如果兩年內沒有職位變化,就准備考個教師編,去縣裡的中職學校教電競。

在2021年,伍俊平是那屆畢業班裡少數還能留在“電競”范圍內的學生。他的同學小皮畢業後進了一家MCN機構,最開始做直播助理,負責幫游戲主播寫腳本,後來轉做品牌商務,接一些鼠標、椅子的推廣單。工資比他高,節奏也不固定,內容卻早已脫離了“電競”這個詞。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