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耗時15年,廣州城中村1950棟村屋拆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1. 7月20日,冼村舊改項目復建區最後兩棟村屋拆除。




2. 村屋拆除,村民開心。



3. 2009年8月,鳥瞰冼村全景。遠處的廣州塔已經建成,IFC(西塔)則還在建設中。


7月20日,廣州的冼村舊改項目復建區最後兩棟村屋拆除,這是一個城市舊改標志性時刻。作為CBD中的城中村,冼村改造從2009年開始籌備,2010年正式啟動,到如今1950棟村屋全部“清零”。城市15年,天河冼村所呈現出來的只是改造項目時間線上冰冷標注的節點嗎?冼村由於其區位屬性和綿長的拆遷周期,在整個2010年代中所濃縮的廣州城中村氣質可以說難出其右。來聽一位曾經歷冼村繁華的藝術工作者道出它的故事。

小物件霸位營生 約定俗成的規矩


陳洲是廣州一個小有名氣的藝術工作者,他和同為藝術家的伴侶曉靜2007年旅法歸來,駐扎廣州,第一站就居住在天河區。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了廣州東站旁的林和村,首次感受到了一線城市城中村的氛圍,觸動甚深;兩口子便開始持續十幾年的城中村藝術介入。

林和、楊箕、冼村、琶洲、石牌、康樂、小洲、員村、車陂……出名的大城中村,兩人都深入探訪過。對於廣州的城中村改造,兩位藝術工作者有深刻觀察。

正是2010年廣州亞運前,冼村籌備改造、開始征拆的階段,兩口子經常去冼村“逛街”。“都忘了到底去了多少次,我們每周都起碼去一趟。”

“冼村,在黃埔大道上牌坊的出入口是主街,白天去的時候你會發現,沿著主街上兩旁每隔兩三米會擺放著一些不起眼的泡沫箱子、塑料袋,甚至是一扎布條、一捆線圈。村民和疾步路過的打工仔不會去碰這些物件。在我們的藝術眼光看來,擺成兩行的這些物品本身就像每天重做一次的藝術裝置……到傍晚時分,才知道這些物品是主街上的擺攤者為占坑而在白天放置的標識物,以方便晚上做生意。這是這條村約定俗成的規矩,大家默許的一個營生方式。到了晚上,這條街上的那個繁華啊……”陳洲說。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