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小學生總書記海邊度假 政治老人攜反對派政變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海內外時政圈都在高度關注中南海政局。文昭談古論今節目分析,中共目前傳遞出了某些習近平權力轉移的信號,但北京同時也要對外維持黨內局面穩定的印象。中共特別擔心會步老大哥蘇共後塵,在解體前夕發生激烈黨內斗爭,最後造成下台的後果。其中,同樣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小學生總書記,赫魯曉夫的倒台過程儼如一面鏡子,清晰的照見了另一位中共小學生總書記習近平的影子。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以後,蘇共短暫形成了一個三人領導集體,就是貝利亞、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貝利亞掌握著秘密警察體系,實際權力很大,馬林科夫是部長會議主席,相當於是蘇聯總理,而赫魯曉夫掌握著黨務。 赫魯曉夫之所以在最後勝出,一方面他是以更加強硬對抗西方的姿態,贏得了蘇軍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以高強的斗爭手腕,獲得了黨內大部分高層的支持。掌權11年後,赫魯曉夫下台。

文昭分析有三大原因。第一,赫魯曉夫清洗軍隊,得罪了蘇軍。


赫魯曉夫在打倒貝利亞和馬林科夫的過程中,得到了蘇軍的支持。但是他也因此對蘇軍高層領導深懷警惕。所以他拿到大權以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折騰軍隊。

1957年,赫魯曉夫撤銷了二戰名將朱可夫的國防部長職務。然後對各個軍區各個軍種的將領頻繁調換,又傾注財力發展新軍種火箭軍,去打壓蘇軍傳統勢力最強大的山頭陸軍。雖然赫魯曉夫控制住了蘇軍,但是軍方對他也產生極度的不滿。

第二、赫魯曉夫整肅黨風,從嚴治黨,得罪了一大批人,也得罪了黨內的元老。

從改革方法來看,赫魯曉夫往往按照個人的主觀願望,依靠行政命令強制推行改革。特別是後期,隨著赫魯曉夫領導地位的確定,他越來越專斷,唯意志論日益增長。 從政治角度來看,由於赫魯曉夫的改革,涉及大量的人事變動,侵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對此事先又沒有充分考慮,也未作出應有的安排。例如,他要取消領導幹部終身制,對於黨的選舉產生的各級領導機關(從地方到中央委員會成員),采取按一定比例經常更換的制度。




每次選舉時,蘇共中央委員會及其主席團成員至少更換1/4,1962年蘇聯最高蘇維埃的代表在選舉中更換了近70%;他還取消了高級幹部(如州委書記、中央委員、報紙主編等)相當可觀的月薪“津貼”,對局級幹部不再配備司機,不再提供可以隨意到任何地方去的專車;在工業和建築業大改組時,引起大量領導幹部的調動。赫魯曉夫上述種種做法,無疑侵犯了既得利益階層,在客觀上樹立了一批“政敵”或“反對派”。


據說,赫魯曉夫性格粗野,喜歡吹牛。蘇聯著名政治家費奧多爾·布爾拉茨基曾寫道:“赫魯曉夫不僅是環境的犧牲者,而且也是其性格的犧牲者。 急性子、過於匆忙、容易激動,這是他無法克服的缺點。 在赫魯曉夫當權的時候,列寧時代的政治老人有一部分還在世。赫魯曉夫對這些布爾什維克老人經常不恭敬,引來了很多怨恨。事後證明,這些政治老人雖然到了耄耋之年,也沒有職務在身,但仍然相當有影響力。他們在幕後對於串聯反赫魯曉夫的力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赫魯曉夫在經濟改革上的失敗。

赫魯雪夫1894年4月17日出生於俄羅斯帝國庫斯克省卡利諾夫卡。他的父母都是貧苦的農民,家裡有一位年長兩歲的姐姐。父親不久就離家遷徙到頓巴斯一帶工作,當過鐵路工人、礦工和磚廠工人,掙到足夠的錢後又返回家中。赫魯雪夫在卡裡諾夫卡接受過四年的學業,家庭糟糕的經濟狀況使他不得不離開學校。所以他也是一個小學生總書記。 赫魯曉夫此後也曾經參加過工人培訓班學習,這個培訓班後來成為頓內茨克國立工業大學。

由於政治事務纏身,他的老師認為他的學習成績並不理想。此後還進入斯大林工業學院繼續接受教育。雖然最後他沒有完成學業,但在政治上卻飛黃騰達。所以後來在當上蘇聯最高領導人後,他極度匱乏的知識儲備經常成為各國領導人茶余飯後的談資,由於文化程度不高,他所理解出來的馬列主義理論跟前任們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對於蘇聯農業長期產量不足,萎靡的局面,赫魯曉夫發起了玉米運動。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