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哈佛: 哈佛學生:我們"編"出招生官愛看的故事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年來,美國頂尖大學的招生標准正經歷著微妙而深刻的變化。隨著平權法案的終結和校園言論環境的日趨復雜,一種新的評估維度悄然興起——申請者是否具備"處理分歧的成熟能力"。


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亞歷克斯·布隆齊尼-文德爾在《紐約時報》直言不諱:

“我們不僅學習如何解微積分,還要精通另一項核心技能——優雅地裝模作樣。自從招生辦把‘分歧處理能力’塞進申請要求後,全美高中生突然都變成了哲學辯論大師、跨文化調解專家、溫和克制的社會活動家——至少在500字的文書裡是這樣。”


這篇文章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現象:當高等教育機構試圖通過申請文書來篩選"文明辯論者"時,他們很可能只是在獎勵又一種精心設計的表演。而這種表演,最終會由誰買單?

下文以第一人稱敘述:

我申請大學前的那個春天,我們私立學校的升學指導(主要帶我們這些白人學生)把我們年級叫到體育館,說最高法院快要把“照顧少數族裔”的政策(平權行動)給禁了。

不過,他們發現了個漏洞:雖然大學以後不能直接按種族挑學生了,但大概還能問學生“種族怎麼影響了你的人生”。我的指導老師管這叫“身份問題”。於是,我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開始琢磨怎麼把“我是白人”這事兒說得更有意思點。

去年春天,我為了轉學,又經歷了一次申請。這次我看到了一個新問題:“講一次你遇到不同意見或進行艱難對話的經歷。你是怎麼找到共同點的?”

這叫“分歧問題”。自從2024年春天大學校園裡的抗議活動,還有美國保守派對大學的攻擊之後,越來越多的頂尖大學開始在申請裡加上這個問題。




一位叫Caroline Koppelman的私人申請顧問甚至說這是申請文書的“新晉頂流”。沒證據證明這股“文明禮貌”風能改善校園討論氛圍,但它看起來只會讓精英大學招生本就不公平的問題變得更嚴重。

問題在於,這個“分歧問題”——跟申請裡很多東西一樣——壓根不是讓你說實話的。就像我當年拼命想顯得自己很懂“多元平等包容”(DEI)那套,現在的學生則忙著編造一個“完美的分歧故事”——既要講得精彩,又不能太出格、有風險。


“有沒有可能有人寫一篇關於以色列現狀的精彩文章,冒點險,然後被錄取?當然可能,”一位前達特茅斯招生官、現在開申請咨詢公司的Joie Jager-Hyman告訴我。“但這招生系統太嚴苛了,招生官拒絕一個學生根本不需要解釋。”

話說回來,也許大學就是想看你有沒有本事小心翼翼地處理敏感話題。關鍵可能在於“平衡”?要顯得謙遜,別顯得自己太正確。但也不能選一個你完全錯了的時候。或者,你該不該根據招生官是哪兒的人來調整答案?比如賭南方的招生官會更喜歡聽保守點的故事?

申請輔導圈現在的主流意見是:最好徹底避開政治。“我們強烈建議別寫任何太有爭議、可能讓招生官不舒服的東西,”Koppelman女士說:“避開那些熱點政治炸彈!”

Jager-Hyman博士通常建議學生選個對自己有意義但又不惹麻煩的話題——比如有人說你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是浪費時間。這算意見不同,但就像她說的,“沒人會真反對你”。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