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姜文: 韩浩月 | 《你行!你上!》:隐喻失效,姜文该重新认识自己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文 | 韩浩月

姜文新片《你行!你上!》豆瓣开分6.7,成为他导演生涯最低分作品。随着更多观众加入打分,评价“两极分化”的说法渐弱,姜文新作的真实卖相逐渐浮出水面。姜文为什么会拍这样一部电影?如何评价《你行!你上!》在姜文作品序列中的位置?当下市场与年轻观众还能不能够接受姜文?这些话题都值得探究。


零碎的隐喻,强行的联想

自2010年《让子弹飞》开始,猜测姜文电影的隐喻成为影迷的一种乐趣,此后2014年的《一步之遥》与2018年的《邪不压正》,故事内外、银幕上下无不萦绕着无处不在的隐喻迷雾,但像《让子弹飞》那样作品与隐喻相辅相成并最终达成高度共鸣的状况,在后两部电影中没能重演,相较于《让子弹飞》中隐喻与叙事的浑然一体,后续作品的隐喻指向性与通透度逐渐模糊。

《你行!你上!》点映时,有关影片的隐喻说法一度成为宣传卖点。屋顶上的积水、一闪而过的雕像、对墙上照片的控诉、不见影的饺子和屡次出现的韭菜合子等,都成为关注对象,但这些似乎与一个鸡娃成功案例并无必要联系。这些零碎的片段,已经无法像《让子弹飞》那样将隐喻贯穿为一个体系,反而有脱离主题“强行联想”的嫌疑。有说法称姜文电影向来“故事之外还有一个故事”,但《你行!你上!》熟能生巧般的隐喻使用,让另外的故事不再成立,同时影片对现实的过多借用,也冲淡了姜文一贯的理想与浪漫主义表达。


或是姜文也意识到了隐喻的崩裂,他以创作者身份强势介入作品当中。于是,一个父子故事(郎朗与郎国任)里,多了一个第三者——作为编剧与导演的姜文。擅长拍北京姜文,在片中努力地说东北话,这制造了不小的观影障碍。对于姜文而言,他必须通过他的“北京叙事”,来掩盖对东北情感的理解不足。在隐喻体系崩塌后,他要站在一个创作废墟上,重新拥有对一个成长励志故事的解释权。他给故事里的郎朗留出了钢琴演奏时的主角位置,但更多时候,他通过“爹”这个身份,使这部电影看上去更像他的个人吐露。

15年前的观众对于电影的隐喻还有着诸多的兴趣,但今天的年轻人渴望直白、拒绝隐晦,如果他们并不把隐喻当成一种美或者一种力量、一种批判,那么刻意在作品里埋入诸多隐喻,就已接近孤芳自赏。


用刻画近现代的手法讲述当代故事

《你行!你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传记电影,但影片宣传自始至终对此只字不提,甚至刻意忽略了它的传记片特征。影片取材自真实人物,情节多来自现实状况,但被有意掩藏了。

影片中郎朗跳楼、吃药、扔玩具,以及卖西瓜的“二叔”、投诉练琴扰民的邻居等,都真实发生或存在过。至于郎朗在多国参加比赛、轰动全场、赢得权威肯定的戏份,熟悉他的观众早已耳熟能详。若剥离姜文式的隐喻狂欢与荒诞表达,聚焦父子冲突内核,《你行!你上!》更接近一部中国式《爆裂鼓手》。然而,《你行!你上!》虽然在商业层面做了诸多妥协,但依然不肯往纯粹的商业片上靠拢,这导致影片出现了某种别扭的感觉。

该片是姜文作品中少见的当代叙事。姜文最擅长的故事时代背景当属近现代。近现代所留出的历史的罅隙,滋生着传奇性,有想象空间,也有通过重新定义与解读使之焕发多样性的可能,这些都会让创作者如鱼得水,姜文的舒适区也在于此。而当代尤其是带有明显当下性的人物与事件,因为未经时间与历史的淘洗,且要接受现实紧迫性与压迫感的约束,留给创作者的发挥空间显然要小许多。姜文用他熟悉的刻画近现代的手法来讲述一个当代故事所导致的撕裂感,是无法被快节奏与荒诞感、夸张性所弥补的。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