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相差几十倍!中国新药为何只能卖"白菜价"?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支付不足叠加价格压制


直接导致即便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

也没有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7月1日,国家医保局等联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支持创新药进入医保和商保创新药品目录等五方面提出16条措施,予以创新药全方位护航。

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药企完成超过90笔海外授权交易,总金额超过500亿美元。2018年以来,共149种创新药通过谈判等方式纳入医保目录。在创新药研发投入持续攀升、成果频出的当下,支付体系薄弱与价格困境却严重制约着中国创新药的可持续发展。

近日,围绕创新药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原国家药品审评专家、吉林大学教授朱迅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朱迅。图/受访者提供

“没有合理回报,创新是无源之水”


中国新闻周刊》:你强调支付体系是创新药发展的关键。能否具体阐述中国当前的创新药支付体系与创新药需求间的落差?

朱迅:2015年以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研制成功了全球90%以上的新药。欧美国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在于其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是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即科学、规范、透明、稳定的监管政策;二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健全的医保支付体系;四是宽松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包括种子基金、私募股权基金、IPO市场以及活跃的产业资本收购兼并。

没有合理的价值回报,创新就是无源之水。创新药研发通常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长及高度不确定等特征。高回报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全的支付体系。


相比而言,近几年,国内医保整体预算没有明显增长,而内部支出结构却在变化:药品支付占比下降,服务支出占比上升。据国家医保局的公开数据,2018—2023年,国家医保谈判新增446个药品,涵盖绝大部分新药,支付总额仅3400多亿元,年均不足10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什么概念?美国一款重磅创新药年销售额就能超200亿美元,而我们这区区百亿美元要分摊给几百种药品。

价格鸿沟也不容忽视。我们现在是用全世界最严格的监管体系,但卖的却是“白菜价”。同一款创新药,中美价差动辄十倍、二十倍,甚至四五十倍。君实生物的抗肿瘤药PD-1,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药价相差30多倍。

支付不足叠加价格压制,直接导致即便国内领先的创新药企业,也没有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信达生物是国内创新药销售额最高的公司之一,年销售额80多亿元,但仍难覆盖研发投入。百济神州年销售超30亿美元,其主要收入来自美国市场,但依然亏损。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干脆去做海外商务拓展(BD)业务,即把新药的研发管线授权给其他公司。但这也意味着中国过去十几年的创新药积累,会出现断档。很多生物科技公司,甚至一些大型制药企业,纷纷将其在国内孵化的早期项目转让给海外公司。这势必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在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做强做大。

中国新闻周刊》:国家医保局作为创新药支付体系的核心管理者,该如何破解这一困局?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政策方向?

朱迅:国家医保局常面临预算压力,因为国家对其支出总额有控制的“杠杠”。目前,医保资金面临的是“一桌客”的标准,却要承担“五桌客”的需求——治疗肿瘤重疾的药如帝王蟹,慢性病新药如鲍鱼海参,还有儿童药、急救药等“大排档”的负担。预算当然吃紧。医保局应积极寻求其他解决路径。如果觉得自身权限不足,完全可以寻求更广渠道的助力、更高层面的支持。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