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相差幾十倍!中國新藥為何只能賣"白菜價"?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人口基數大、疾病譜復雜多樣且在不斷變化,醫藥產業不能總依賴進口或模仿來填補需求缺口。圖/視覺中國


“不能只做跟隨者”

中國新聞周刊》:有人認為仿制藥便宜、實用,模仿(Me Too)藥、快速跟進(Fast Follow)藥也能解決不少問題。為何中國還要大力發展源頭創新藥?


朱迅:國內藥品大致分三類。第一類是仿制藥,一定要保證價格低廉且質量過關,這是從10到100;第二類是在國際最新品種基礎上小幅改進的藥物,包括Me Too和Fast Follow藥物,這是從1到10;還有一類是源頭創新藥,應滿足當前未滿足的臨床需要,即從0到1。

仿制藥是國內制藥的基本盤,Me Too和Fast Follow藥物是國內制藥的加強盤。但中國醫藥產業如果只做仿制或小改,就只能“跟跑”。中國人口基數大、疾病譜復雜多樣且在不斷變化,不能總依賴進口或模仿來填補需求缺口。比如,新冠疫情時期,國內主要使用的還只是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傳統退燒藥,真正有效的創新抗病毒藥物就非常少。

另外,藥物更新有其獨特規律。一方面,藥品專利到期後,藥價驟降,企業難以在同一化合物上再次改進,獲得高額回報;另一方面,藥物長期使用後,會出現耐藥問題,就需研究新品種。胃酸過多的治療便是例證:從第一代的西咪替丁,到更安全的雷尼替丁,再到如今更有效的質子泵抑制劑,每一代藥物都在療效與安全性上實現了升級。抗生素領域也經歷了類似“接力”過程。

中國新聞周刊》:當前國內創新藥投資和研發,為何會出現脫離臨床真實需求的現象?

朱迅:不少企業選擇研發方向時,更多考慮的是市場體量、投資人偏好和快速變現的可能性,而不是從臨床一線的“痛點”出發。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當前,國內的科研基礎和技術能力,還沒發展到解決很多難題的階段;另一方面,中國的專利保護體系還不夠健全,企業即使投入大量資源做出創新成果,也可能因價格機制或仿制競爭使得收益迅速被“稀釋”。這些壓力讓很多企業不敢、不願選擇真正冷門但重要的領域,而是扎堆PD-1、腫瘤免疫等已被驗證過、容易融資的方向。


腫瘤藥為什麼大家都願意做?除了臨床需求巨大外,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因素:中國癌症患者家庭願意傾其所有治療,哪怕“死馬當活馬醫”。相比之下,糖尿病、高血壓、自身免疫等慢性病,患者很多時候對價格極為敏感,寧願不治或者斷斷續續吃藥。

國外對這類問題已有比較成熟的應對機制。比如“孤兒藥”制度,不但允許這類藥品享有更高定價權,還會提供稅收減免、獲得市場獨占期等支持,甚至獎勵“孤兒藥”公司可市場流通的“審評優先券”。中國也需建立起一整套更有前瞻性的創新藥支持政策,提供多維度支持。




“缺的是行業資本”

中國新聞周刊》:面對創新藥的支付與定價困境,國家層面最迫切的改革是什麼?

朱迅:中國目前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只有6%多,遠低於合理水平(9%—10%)。

整體上看,創新藥發展,需要“三個基本”和“一個助力”。“三個基本”包括建立科學、規范、穩定、透明的監管體系,加強創新藥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適當的創新藥醫保支付體系。“一個助力”,即資本市場的支持。

對於創新藥的支付與定價困境,我有三點建議:一是探索國企分紅定向投入。國有企業,無論是國家級還是省級的,理論上是全民所有。除了納稅,其分紅應更多回饋社會公共領域。能否規定從國企分紅中劃出一定比例,專門用於補充醫療保險基金?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