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釋永信惹麻煩: 釋永信被查後,看看最初的佛教是什麼樣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那爛陀寺遺址


佛教在印度滅亡之後至19世紀末開始復興之間的幾個世紀,可以說是佛教的基本空白時期,但是其思想的影響力並沒有斷絕。

休斯敦·史密斯在其展現世界七大宗教智慧的《人的宗教》一書中說:“佛教在世界各地都看得見勝利,卻唯獨喪失了它的出生地。”


直到1920年,斯裡蘭卡的達摩波羅在加爾各答建立寺院作為大菩提協會總部,佛教才開始在印度再度復興。經過該協會的艱苦努力,20世紀50年代,佛陀的覺悟之地菩提伽耶由佛教徒與印度教徒共管。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現今該協會的分支機構已遍布印度各地,佛教聖地都得到了保護和修復,一些大城市還設立了佛教的組織機構和寺廟。據2001年統計,印度有800萬佛教徒,約占全國總人口的0.8%。

如今很多人自稱“佛系”青年,可對真正的佛教並不了解。“佛系”則被貼上了“無所謂”、“不上進”等標簽。大眾認為,這是佛理教導他們無欲無求的體現。


其實真正的佛教不僅僅不是教人頹廢,反而恰恰是希望我們積極對待自己的人生。

佛教之所以在中國興盛繁榮,正是因為佛教積極的入世,才與中國人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了一起。無論是茶道、花道、繪畫、建築、乃至語言文化、心靈的慰藉,中國人處處不離佛教。


◎佛教深深塑造了中國人的國民性。在農村即使很多老人不識字、不懂佛教經典,甚至一輩子沒進過寺廟,但也深受佛教潛移默化的影響。“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佛教理念已被廣泛接受,對約束人們的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史學家范文瀾曾說,“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文化的關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而佛教也在與中國文化的沖擊融合中逐漸成長,最終與道家與儒家一道,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化。

◎佛學是理解生命的一個重要維度。不懂佛學,很難對生命中一些最重大的問題做最深刻的思考。正如魯迅所說:“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釋迦牟尼居然大部分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佛教的因明邏輯體系,補缺了中國邏輯思想的空缺。

人們常習慣以迷信、虛妄等字眼來武斷地定位某種宗教思想,卻未深入地分析了解這些表象下面的本質原因。正因為不了解佛教的演變,才會產生這種誤解。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