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全球豪赌固态电池,中国能否胜出?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如果从液态升级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生产线的兼容度不到50%,这意味着我们之前的积累、经验、先发优势都没了,又要重新跟在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后面追赶。”朱星宝对南方周末说。


据朱星宝回忆,2013年前后,中国科技部就组织电池专家们密集开了很多次会,针对全固态电池不同的技术路线进行讨论。最终的结论是:应该尽快选一条技术路线,能够沿用中国液态锂电池的设备和技术经验,保住中国的先发优势。

根据电解质的不同,全固态电池分为硫化物、聚合物、氧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硫化物电解质是日本韩国企业拥有大量专利的技术路线。丰田利用原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硫化物,结合不同成分的其他物质,开发出全固态电池所需的电解质材料,再通过出光兴产制造技术生产电解质。

硫化物的缺陷是空气稳定性差,电池组装的过程中需要等静压设备,使用过程中也需要高压控制保存。丰田在开发硫化物的过程中,还遭遇到电解质与阴极、阳极之间出现裂缝的问题,丰田与出光兴产自2013年合作研发,最终开发出一种高性能的抗裂材料。

聚合物电解质是唯一曾实现商业化运营的技术路线。2011年法国博洛雷公司曾推出搭载聚合物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还实现了5000辆此种车辆的共享服务。

但聚合物的缺点是室温离子电导率低,需要把电池温度加热到60摄氏度以上,才能提高电导率。最终博洛雷破产了,就是因为设备附件复杂,应用不便。

氧化物电解质空气稳定性好,室温电导率高,成本也低,但它致命的缺点是太脆、易碎,尤其是做薄或者搭载在车辆上之后,经不起震荡、碰撞。

由于日韩企业在硫化物路线的先发优势,中国企业以及美国创业公司大多选择的是其他路线。

比亚迪、万向集团走的是聚合物路线;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赣锋锂业、辉能科技走的是氧化物路线;宁德时代同时走硫化物和氧化物路线;国轩高科也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路线,另一方面开发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电解质的半固态电池积累技术,并逐步过渡到聚合物、氧化物复合物的全固态电池。

但如果想沿用液态电池设备和技术,最好的选择还是半固态电池。


以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为例,其准固态电池的生产线与液态电池生产线的兼容度约90%,意味着不必有太大的设备浪费,只需调整设备参数就能切换生产。

“我们是渐进式发展,目前依托准固态积累技术,2028年推出复合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朱星宝对南方周末说。

据朱星宝回忆,在2024年1月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大会上,欧阳明高教授说,全固态电池就像一个僚机。五年之后,如果全固态电池时代真的到来,那么中国就凭借积累,用全固态电池替换液态电池,再次领航全球电池产业。如果五年之后全固态电池被证明无法走通,那我们继续守住液态电池的阵地。

“很多企业乱忽悠”


在2024年9月1日召开的第三届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1-9的数字形容全固态电池开发进程,认为目前行业最高水平只到了4,距离真正量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固态电池是外热内冷,现在研发人员的心态有点像2013年研发液态锂电池那会儿,还没有太大突破。”一位全固态电池公司高层对南方周末说。

“很多企业乱忽悠,让大家很反感,也给行业带来负面影响。”朱星宝对南方周末说。

这样的例子很多。据《经济观察报》2024年4月10日报道,2024年3月,上汽智己在发布新车型智己L6之前,宣传其搭载了行业首款量产上车的固态电池,遭到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质疑。上汽智己才公开承认是半固态电池。

但在非汽车领域,全固态电池反而进展神速。

“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能获得央国企的支持,这么快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并且投入规模应用,在全球其他地方难以想象。”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北京纯锂)高管王明对南方周末说。

北京纯锂的研发团队2021年做了一年市场调研,发现汽车领域的应用还不具备基础,但在储能领域、两轮电动车领域市场潜力大,同时对于全固态电池的要求不算太高——并不需要太高的充电倍率,不需要快充,对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唯独对安全性和成本有极高要求。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