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这位物理学家和窦唯一起玩摇滚,追"虫草"拿大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觉得什么有兴趣就大胆去做。”陈涌海告诉记者,“只要你钻得足够深、足够广,很小的事物也可以挖掘出有趣的东西和学问。”


“不称职”的音乐人

陈涌海还有另一个身份——“摇滚博导”。


2011年,陈涌海在书法家钱绍武家中做客时,抱起吉他,用摇滚的方式唱起了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豪迈的诗词配上粗犷的嗓音,颇有古人击缶而歌的气质。这一幕被在场者拍下后上传至网络,点击量迅速突破千万。

陈涌海就这样被猝不及防地推到聚光灯下。2018年,他受中央电视台邀请,在《经典咏流传》中现场弹唱《将进酒》。科研和摇滚,两个不搭边的词出现在同一人身上。一时间,关于陈涌海的讨论热闹起来。

“我充其量是个业余的音乐人。”十多年后,再回想起当时的热议,他不禁笑叹,“只不过‘摇滚博导’的称号听起来更有噱头。”

陈涌海与音乐的缘分可以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

1986年5月,北京工人体育馆内,24岁的崔健套着藏蓝色中式罩衫,抱着吉他冲上舞台,用一首《一无所有》拉开我国摇滚乐的序幕。同年,来自湖南永州19岁的陈涌海考进北京大学物理系,用省吃俭用攒的67块钱,买了一把名叫“翠鸟”的吉他,独自摸索着,从最简单的指法到基础的和弦,逐渐踏上了音乐之路。

1987年2月,在北京大学首届文学艺术节上,摇滚歌手崔健受邀助阵,1500人的会场里塞进了3000人,陈涌海被挤在角落。虽然当年他的举动并不疯狂,但心里早已悄然埋下一颗摇滚的种子。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理想与激情肆意碰撞,大学校园里歌声飘扬,但这其中没有陈涌海的声音。从小城考来的年轻人,永远记得要先“把功课做好”。

直到临近毕业,伤感浮上心头,陈涌海才开始唱歌。早期的他,喜欢自己写歌自己唱,除了摇滚,他也写了不少民谣,所有创作的养分都来自生活。看到圆明园的遗迹,他有感而发,写下“无话可说”的《废墟》;他笔下的《张木生》,“从不通公路的山里来,再也没有回到山里去”,也正是彼时闯入大城市的小城青年的缩影。


但随着科研越发繁忙,陈涌海留给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他不再写词,而开始尝试给古诗词谱曲。“有时候一年只能完成一两首。”陈涌海说,现在只有真正打动他的诗词,才会点燃他创作的热情。

他笑称自己是“不称职”的音乐人,兴之所至是创作的准则。“我一直想尝试给一段甲骨文谱曲。”采访当天,窗外淅沥的雨声像某种鼓点,他低头抿了口水道,“再说吧,也许哪天就唱出来了。”

科研永远是我的主业


工作中的陈涌海寡言少语,甚至在学生面前有些不苟言笑。

“你怎样看待科研人员、音乐人和博物学家这三重身份?”

“科研永远是我的主业。”陈涌海不假思索地说。他把科研和兴趣分得很开,摇滚、博物只是兴趣爱好,就像延伸的枝条,科研才是人生的主干。



讲课的陈涌海(右)。

自小就数学、物理成绩突出的陈涌海,高考时自然选择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当时的他还不知道什么叫科研,只知道要先把功课学好。

1990年,大学毕业的他站在人生岔路口。“那个年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都是双向分配,我想继续读研究生,只能靠学校推荐。”陈涌海回忆道,他听说不远的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难先有研究生名额,决定再给自己几年探索时间。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