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省"出來的癌症 這些習慣最危險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近日,“女子筷子5年不換胃裡發現黃曲霉菌”的話題登上熱搜。7月28日,據河南廣播電視台《大參考》節目報道,河南鄭州一位60歲女士因為嘔吐、腹瀉前往醫院就醫,醫生在她胃中檢測發現黃曲霉菌。醫生詢問發現,這位女士平時生活十分節儉,一雙筷子用了5年都沒有更換,高度懷疑與此有關。黃曲霉毒素是強致癌物質,對於人體有明確的致癌作用。


生活中,一些本不該節省的“節省”,看似節儉持家,卻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1‍


破損的不粘鍋舍不得換

生活中,一些老年人總是舍不得扔掉破損的不粘鍋,認為鍋還是好好的,僅僅塗層破損就丟了怪可惜的,因此繼續使用。

不粘鍋之所以能“不粘”,是因為使用塗層“聚四氟乙烯”或“特氟龍”對鍋表面凹凸不平的縫隙進行了填充,形成一道光滑的“薄膜”。這種不沾塗層是一種合成塑料,屬於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家族。雖然這種材料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但當其長時間使用老化或與堅硬物體發生摩擦時,會出現刮花、破損。

2023年,《柳葉刀》子刊“eBioMedicine”上發表的一篇研究顯示,當PFAS中的直鏈全氟辛烷磺酸鹽(n-PFOS)的濃度每增加一倍,甲狀腺癌的診斷率增加了56%,乳頭狀甲狀腺瘤的診斷率也隨之增加了56%。



研究截圖

此外,在特氟龍的生產過程中,一些不良廠商會使用一種叫作PFOA(全氟辛酸銨)的加工助劑,它和甲狀腺疾病、高膽固醇、潰瘍性結腸炎等疾病都可能存在聯系,具有一定的致癌風險。

而且,當不粘鍋塗層大面積脫落時,翻炒食物也容易粘鍋焦糊,容易產生更多有害物質,如多環芳烴類物質等,也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建議:如果家裡不粘鍋、電飯煲的塗層出現明顯破損後,就不建議繼續使用了,這個錢不要省!



2

剩菜剩飯總舍不得丟掉

有些人非常節約,吃不了的飯菜,經常就放在冰箱裡面,第二天、第三天還在繼續吃。偶爾吃一頓沒關系,但如果長期吃剩飯剩菜,就可能會出問題了。

2024年據富陽日報報道,浙江杭州的一對夫妻雙雙確診胃癌。經查原來是章先生(化名)和妻子孫女士(化名)平時在飲食上都不太注意。平時夫妻倆比較節儉,一餐吃不完,就把剩菜放進冰箱,第二餐繼續吃,有時還和新鮮的菜混在一起炒著吃,常常是一個菜吃三天。接診的醫生表示,醃菜和隔夜飯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較高,過量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後,會在口腔、胃內和腸道中與蛋白質的分解產物胺結合為亞硝胺,亞硝胺為Ⅰ級致癌物,會引起食道癌、胃癌、腸癌等風險。



202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講授國家老年大學“開學第一課”時提到,“老人家常常在家裡頭勤儉節約,(如果)很多剩飯剩菜不太幹淨或者不新鮮的話,不要堅持把它吃完,裡頭含有很多(亞)硝酸鹽,(由於)所謂的節約,(導致)得了胃癌。”


建議:大家平時做飯時,盡量預估好分量,“吃多少,做多少”。這樣既能保證吃到新鮮熱乎的飯菜,口感最佳,也能有效避免剩飯剩菜的產生。

3

為省電早早關掉油煙機

高溫煎炸、大火爆炒時,油脂和食物分解會產生大量PM2.5顆粒及揮發性有機物(如丙烯醛、苯並芘等)。這些物質被吸入後可能引發肺部炎症,長期暴露可能損傷呼吸道細胞,增加癌變風險。

很多老人認為菜快炒完了,趕緊關掉油煙機,不然白白浪費電費。炒完菜後讓油煙機繼續運行一會兒再關掉,這是因為即使關火後,鍋裡、鍋鏟上、灶台上殘留的熱量還在持續揮發油脂和產生少量油煙,這些油煙不會立刻停止產生;同時燃氣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少量廢氣(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建議:讓油煙機多開一會兒,也有助於將這些廢氣排出。


4

油炸食物的油留著炒菜

做菜時,油炸食物時往往會用到很多油,有的人為了不浪費,會把油炸完食物的油留著再炒菜用。

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營養科余婉婷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炸過食物的油看著沒什麼異樣,殊不知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會急劇增加。

“無論用什麼烹調方式,(油)就用一次。”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於康2023年在《夠科普》節目上介紹,從營養學角度來說,希望大家吃油炸油煎烹調食品吃得越少越好。忌諱油的反復使用,會生成大量的過氧化物,理論上講對我們的健康有損害。

建議:盡量減少油炸烹飪,油炸後的廢油也不建議再用來炒菜使用。



5

洗碗的海綿長期不更換

很多人都意識到菜板和筷子需要定期更換,但有一個東西卻很少注意到——洗碗海綿/百潔布。很多人一用就是好幾個月,或用壞了才換。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感染管理部助理研究員朱仕超曾在其醫院微信公號刊文介紹,在廚房裡,最常見的有不動杆菌、莫拉氏菌、金黃杆菌、霉菌和酵母菌,它們都喜歡廚房的環境,可以導致多種疾病。而所有廚具中,孔徑復雜、吸水性好、難以徹底清理的洗碗海綿病原菌檢出率往往最高。這些病原菌都可以通過“海綿→手或碗→口”的途徑進入人體而致病。

建議:定期更換洗碗海綿/百潔布,至少1個月換一次;每次用完洗碗海綿都要洗淨、擠幹水分;用完洗碗海綿後懸掛放置,利於幹燥。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