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台積電來美設廠 魏哲家"一把鼻涕一把眼淚"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左)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宣布台積電在美投資計劃。(圖/The White House粉專)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年1月曾坦言,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的過程“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受盡各種訓練”,拓展美國晶圓基地不僅挑戰技術,更遭遇制度阻礙。如今,美國財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公開呼應,強烈批評美國監管紅色貼紙讓工程幾乎停擺,呼吁降低行政門檻。


魏哲家坦承赴美設廠“訓練艱苦,制度陌生”

今年1月16日於台大EMBA演講中,魏哲家以“如果沒有台積電”為題,諷刺社會對半導體的重要性認知不足。他幽默透露在美國設廠的辛酸:“我們原本以為美國這麼大,蓋個廠沒問題;結果工廠人才要遠從德州請,地方從沒建立過晶圓廠know?how。”且台積電還被要求自掏腰包聘請外部專家協助制訂當地法規與流程,總共制定超過18,000項行政規則,耗資3,500萬美元。

他又批評化學原料供應極其昂貴,由於當地無法生產規格化的硫酸,索性自台灣運送至洛杉磯,再由卡車送往亞利桑那設廠運作。整體進度不到原預定時間的一半,技術導入恐遲於台灣本島。



許多股東擔心台積電會受到關稅與匯率的影響,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將憑藉技術領先,反映公司真實價值來穩健因應。(圖/台積電官網)

▲許多股東擔心台積電會受到關稅與匯率的影響,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將憑藉技術領先,反映公司真實價值來穩健因應。(圖/台積電官網)

美財長警告:監管成最大敵人 台積電恐只能供應7%美國市場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近日在“All In Podcast”節目上直指,台積電耗資約400億美元的亞利桑那晶圓廠,“最多只能滿足美國7%芯片需求”,問題並非補貼金額不足,而是行政程序繁瑣、建管單位經常無預警停工令建廠幾乎陷入癱瘓。他形容:“管道該放這裡,結果放那裡,檢查員就說停工”。

貝森特批評:“我們透過環境法規做出去工業化的決定,現在最重要是讓建設容易、不要過度監管。”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痛批監管制度,讓台積電美國建廠計劃幾乎癱瘓。(圖/X@SecScottBessent)

全球科技最大實驗:65億美元規模設廠面臨制度緊箍


台積電這次在亞利桑那的投資規模高達650億美元(三座晶圓廠),美國政府也投入66億美元補貼,意圖提升本土半導體產業自主能力。但魏哲家指出,除法規障礙外,還有人才荒、供應鏈斷裂等挑戰。例如,他提到制造工人一半來自德州增建成本、化學原料價格比台灣高五倍。

外媒認為,盡管美國官方企圖藉補貼吸引台積電擴張,但這些制度性阻礙仍讓進度嚴重落後,最先進制程仍留在台灣島內。



▲台積電“根留台灣”, 魏哲家喊要加蓋11廠。(資料照)

知情人士分析:官僚制度拉長建廠雙倍時間

根據《路透社》報導,從申請許可、環評到實際審查,每一步流程都遠慢於台灣,整體時間至少翻倍。魏哲家指出:“每一階段都需要申請許可,核准後仍要花至少台灣兩倍時間”,導致最先進AI芯片無法比照台灣優先導入。供應鏈與勞動力挑戰也讓定價與產能脫節。

台積電與美國政策對話:尋求簡化法規與制度配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