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一處千年遺跡考古,撕開了印度國內的南北裂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片說明:《印度教徒報》近日發表題為《考古學家馬克裡希南的基拉迪發掘報告:為什麼中央政府和泰米爾納德邦政府不和?》的文章。圖為報道截圖。

《今日印度》雜志近日報道,該國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一處歷史遺跡近期引發了印度南部地區與中央政府的激烈政治辯論,同時演變為印度不同地區對該國文明敘事權的爭奪。


英國廣播公司(BBC)也來湊熱鬧說,這還凸顯了“印度根深蒂固的南北分歧”。

印度所謂“南北分歧”,是指該國南部和北部地區在多個領域存在的差異。

有觀點認為,這一分歧在不斷擴大並對印度的政治格局產生影響。

也有印度人一針見血地說:所謂“南北分歧”是印度黨爭制造的政治籌碼,目的是吸引各自的選民。

考古現場“正在變成戰場”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基拉迪村位置,基於中國標准地圖服務系統標注。(圖源:中國自然資源部)

看看印度的地圖可以知道,泰米爾納德邦位於印度南部,東臨孟加拉灣,南接印度洋。

在距離該邦第二大城市馬杜賴12公裡的基拉迪村,一項持續十多年的古遺址發掘工作,本應是印度考古界的盛事,然而卻引發了印度北部與南部、中央政府與泰米爾納德邦政府之間的爭吵。


究其原因,《今日印度》雜志表示,基拉迪村的發掘挑戰了印度文明以北部為中心的主流敘事。

2014年,印度考古調查局(ASI)首席考古學家馬克裡希南,帶領學者在基拉迪村一個占地100英畝(1英畝約合4046平方米)的椰林進行了多輪挖掘。

僅開挖了其中4英畝的地方,他們就發現了成千上萬件文物,包括墓葬甕、硬幣等。更重要的是,他們還發現了城牆結構、排水系統和水井,這表明這個地方此前可能存在一座繁榮的城市。泰米爾納德邦考古部門的專家估計,這些文物和遺跡有2000到2500年的歷史,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80年左右。

據BBC介紹,印度的第一個主要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1300年之間出現在北部和中部地區。在它衰落之後,印度的吠陀文明在恒河平原興起,一直持續到公元前6世紀。

這一時期見證了大城市和吠陀文化的興起,而吠陀文化是印度教的基礎。因此,古代印度的城市化常常被視為一種北方特有的現象。在印度,一種主流歷史敘事是北方雅利安人“教化”了南方的達羅毗荼人。

參與此次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阿賈伊·庫馬爾說,這是在印度南部發現的第一個大型、明確的古代城市定居點。對於泰米爾納德邦以及其他印度南部地區的很多人來說,基拉迪村的發現是他們身份的象征,給他們帶來了自豪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