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浙大教師墜樓知情人士發聲,反而增添更多疑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8月4日,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青年教師杜某某在浙大紫金港校區墜樓。該教師系特聘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果蔬采收裝備、農業機器人、仿生軟體機器人等方向研究,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該老師的同事和學生。


報道中稱,杜老師在同事心目中,是個熱心腸的人,且已順利通過中期考核。在學生眼裡,出事的上午他還在關心學生的科研進展,是個善於分享、親和力十足的老師。一位學科資深教師說,杜老師屬於留校任教,聘期從2020年到2026年,中期考核他順利通過,聘任期結束的考核還沒開始,但是根據他的科研情況、工作能力,在同類人才裡,大家都是很看好他的,不存在網上說的考核不通過的情況。

其一,這從一個側面間接否定了杜老師的墜樓與學校考核制度有關。那麼,這樣一位積極工作、熱愛生活,和同事關系融洽、前途一片大好的青年教師,怎麼突然就墜樓了?


其二,就在網上傳言甚囂塵上之時,不管是學校還是家屬甚至警方,都沒有任何只言片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高校不僅表現出抗拒的態度,而且沒有體現痛心之意。此前媒體報道,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稱,無法告知相關情況,隨後掛斷了電話。浙江大學工會工作人員表示,正值暑期,不方便回答。校方態度為何如此生冷?

其三,按理說,媒體都已經趕到高校了,獲取權威信息滿足公眾知情權,這是高校澄清各種傳言的好時機,為什麼報道中沒有一點校方的聲音?


高校青年教師的工作環境,在網上是一個熱門話題,他們自嘲為“青椒”,面臨類似的困境。中國新聞周刊曾經報道過“青椒”之惑,他們最大的壓力就是拿課題,寫論文,搞教學,完成各種各樣的考核KPI。否則,在30多歲時就面臨著再次失業的可能。


同時,在這個年齡段,他們往往又要承擔結婚、養家、贍養父母等重擔。在壓力之下,容易形成自我否定的暗示,最終影響心理健康

本來,青年教師墜樓,是因為學校考核也好,個人感情也罷,或者其他什麼原因,都應該成為社會關心“青椒”生活、工作環境的契機。希望各方給他們減壓,卸下不合理的負擔。這就要求高校承擔責任,體現出對青年教師的關心和愛護。特別是對青年教師的墜樓,多些人道主義關懷,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態度。

總之,直面問題,總比回避問題更有用。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