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关税: 川普的关税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从本周四开始,欧盟日本韩国印度这些美国主要贸易伙伴被川普政府征收10%至50%不等的关税。川普试图减少贸易逆差、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的做法,不但冲击了贸易伙伴,也抬高了美国物价,而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于美东时间周四(8月7日)午夜0:01开始征收更高的关税。根据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发布的通知,在周四午夜前装船并开始运输的商品,还可在10月5日前以先前较低的关税税率入境美国。午夜后装船运输的商品,则按照新税率。

“数十亿美元——主要来自多年来一直占美国便宜的国家,将开始流入美国。唯一能阻止美国伟大的是一个渴望看到我们国家失败的极端左翼法院!”川普周四午夜前在其社媒“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写道。


午夜刚过,川普又发帖说:“现在是午夜!!!数十亿美元的关税正流入美国!”

贸易伙伴们所面临的关税税率大不同

此前数周,围绕川普关税税率悬念不断,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降低关税与川普政府进行了紧张的谈判。尽管如此,一些国家出口美国的商品被征收高关税,例如,巴西商品被征收50%的关税,瑞士商品被征收39%的关税,加拿大商品面临35%的关税。

此前,川普已经宣布印度商品将被征收25%的关税。周三(8月6日),川普还宣布在21天后对印度商品加征25%的关税,作为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惩罚。这将让印度美国出口面临的总体税率达到50%。



川普周三宣布,在21天后对印度商品额外加征25%的关税,作为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惩罚


与此同时,八个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已经与川普达成针对贸易和投资的框架协议。欧盟日本韩国美国出口的基本关税税率将降至15%。英国获得10%的税率。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则获得了19%或20%的税率。

“对这些国家来说,这算还不太坏的消息,”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贸易专家莱因施(William Reinsch)对路透社说。“供应链将进行重组,形成新的平衡。价格会上涨,但要真正显现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莱因施还表示,像印度和加拿大这样被征收高额关税的国家将继续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川普的行政令还规定,任何被认定为从第三国转运以逃避高关税的商品都将被征收40%的额外进口关税。不过,其政府几乎没有公布如何识别这些商品以及如何执行该条款的细节。

川普7月31日的关税令对67个贸易伙伴征收了高于10%的关税,而对未列入名单的贸易伙伴,税率则保持在10%。这些进口税是多层次关税战略的一部分,该战略包括对半导体、药品、汽车、钢铁、铝、铜、木材等商品征收的行业关税。川普在周三表示,针对芯片的关税可能达到100%。

中国仍面临关税大幅上调的威胁

美中贸易代表7月29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同意继续“休战”,暂停相互加征关税。不过双方尚未达成最终协议,而该贸易休战协议将于8月12日到期。届时,川普如果没有再次延长贸易休战,中国可能会面对关税税率大幅上调。

川普近日表示,为了向莫斯科施压、迫使其结束在乌克兰的战争,他可能会对中国购买的俄罗斯石油征收额外的关税。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5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