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美国读完大一 治好中国学生最大的「毛病」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大家好,我是Serena,在美国的南加大USC生物读大一。


曾有斯坦福教授说过,我们这代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代管人生」,在父母们细致筹划下,走上一条被人安排的人生之路。

举个例子,我不少同学高三暑假就找了求职机构,还没来得及享受大学生活就开始用倒推思维规划着下一步。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条捷径,别人都在用,你不走仿佛就亏了。


但我总觉得哪儿不对:

这样的人生就像「外包」给了父母和老师们,我们只需要跟随指引就行,排除所有的不确定性。

尤其当我上着一年花费近10万美金的大学,却发现同学们很少去用校园资源,比如学校经常有很多顶级生物教授的演讲,但是出席的中国学生却很少,这也让我开始意识到:

「外包」这条看似走了捷径的路,是不是反倒让我们走了更长的弯路呢?



最迷茫的大一常有人问我大学和高中的区别,可以用五个字来形容:确定性的消逝。

萨特曾说人是「被判定为自由的」,这份自由伴随着责任,也常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可能性的地方,却让人感觉被浪潮推着走且不知所措。


为此,一开始,我也会依赖于外界的评价来做出选择:

我有考虑过跟着就业模版开始参加career fair和求职讲座,但我甚至不清楚是否对这个行业感兴趣;选课时即使兴趣优先,我也会控制不住地想哪些课更「有用」;申请社团时也总会考虑这份经历是否可以写进简历。

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我很容易陷入思考一个选择是否是「应该的」,而也会把「我想要」放在优先级低一点的位置。

或许优先功利性的原因在于认知捷径的诱惑性——依赖外界标准和指引可以大幅降低决策的能量消耗,因此在心理上也能比较省力。


考虑到大学又是一个新的环境,我会本能地通过观察他人来评估自己,强化对外部环境的依赖。

而当环境开始强调功利性目标时——求职、升学等——我会逐渐将外部标准认为是自己的意愿。

为了缓解这样的不确定性,往往一个可以遵循的模版会提供短期的安全感。或许,这是为什么「外包」的选项会那么有吸引力,让人无意识想要遵从。

而按部就班地开始规划时,我心里会有一种虚无缥缈的踏实感,但又有一种不可言说的不安感。



■刚进入大学时,焦虑、迷茫、不确定感是大多数学生都会经历的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