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已经消失两个月的玲花 大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但沉默的代价同样显而易见。随着时间推移,公众的耐心在逐渐耗尽,"为什么不出来说句话" 的质疑声越来越多。玲花的个人工作室不得不关闭了部分社交平台的评论区,这种被动防御的姿态,反而让外界的猜测愈演愈烈。有媒体统计,在玲花微博的最后一条动态下,超过 80% 的评论都在追问她对争议的看法,其中不乏 "失望"" 粉转黑 " 的声音。


四、粉丝结构之困:国民度不等于凝聚力

凤凰传奇的困境,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粉丝结构有关。


不同于偶像团体的 "死忠粉",凤凰传奇的受众更像是 "全民路人粉"。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学生,都能哼几句他们的歌,但很少有人会像追星那样关注两人的私生活或动态。这种 "泛粉丝群体" 带来了极高的国民度,却缺乏核心凝聚力 —— 大家爱的是《最炫民族风》的旋律,是《荷塘月色》的意境,而非玲花或曾毅本人。

这种特性在顺境时是优势:歌曲传播范围广,商业价值稳定,几乎没有 "塌房" 风险。数据显示,凤凰传奇的歌曲在全国广场舞市场的占有率超过 60%,在 KTV 点歌榜连续十年位居前列。他们的演唱会受众年龄跨度极大,从儿童到老人都有,这种 "全年龄段覆盖" 是其他艺人难以企及的。

但在逆境中,劣势就暴露无遗 —— 当组合遭遇争议,很少有人会主动站出来维护,更多人选择的是 "敬而远之"。在微博的争议话题下,很少看到凤凰传奇的粉丝进行有组织的澄清或控评,与其他明星粉丝的 "战斗力" 形成鲜明对比。某娱乐评论人分析:"凤凰传奇的粉丝群体更像是 ' 消费者 ' 而非 ' 追随者 ',他们对作品有感情,但对艺人本人的忠诚度有限。"

广场舞大妈不会为了凤凰传奇去微博 "控评",KTV 爱好者也不会专门发帖澄清,大家只会在下次跳舞或点歌时,默默换成另一首没那么多 "故事" 的歌。正如一位网友所说:"我喜欢的是歌,又不是人,换一首照样跳。" 这种心态导致凤凰传奇在争议中缺乏有效的 "舆论防火墙",负面评价得以快速扩散。

更现实的是,娱乐圈的替代性太强。凤凰传奇的歌曲风格虽然独特,但并非不可替代。近年来,一批类似的 "广场舞曲风" 组合正在崛起,他们的旋律同样朗朗上口,歌词同样通俗易懂,很容易填补凤凰传奇留下的市场空白。例如,"玖月奇迹" 组合近年来在广场舞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其歌曲《中国范儿》《最美的中国》与凤凰传奇的风格极为相似。


有演出商透露,原本邀请凤凰传奇的几个商业活动,已经在接触其他风格相似的团体,"观众要的是那个氛围,换个人唱,效果未必差多少。" 某商场的周年庆活动原本敲定凤凰传奇作为压轴嘉宾,在风波后迅速换成了另一个民族风组合,活动负责人表示:"现场反响很好,观众并没有特别在意是谁在唱,只要歌曲熟悉就行。"

五、乐坛生态之变:从 "作品为王" 到 "人格背书"


凤凰传奇的遭遇,也折射出近年来华语乐坛生态的深层变化 —— 公众对艺人的要求,早已从 "作品好" 升级为 "人要好"。

十年前,观众更关注 "歌好不好听",对艺人的私人生活和品行要求相对宽松。凤凰传奇正是在那个时代崛起的,他们的成功得益于对 "广场舞曲" 市场的精准把握,以及作品本身的传播力。那时的舆论环境,即使艺人有小争议,只要作品够硬,就不难获得原谅。2010 年代初期,多位乐坛明星曾陷入负面新闻,但都凭借后续的爆款作品成功挽回口碑。

但现在,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公众权利意识的提升,"艺人品行" 与 "作品价值" 的绑定越来越深。公众不仅要求艺人提供优质作品,更要求他们成为 "正面榜样"。这种要求或许严苛,但已成为行业共识 —— 一个人的品行出现问题,他的作品再好,也可能被打上 "德不配位" 的标签。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信息传播方式的革新。社交媒体让艺人的一言一行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任何细节都可能被放大解读。同时,公众的监督意识也在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水准。某社会学教授分析:"在娱乐产业高度发达的今天,艺人已经成为一种 ' 社会符号 ',他们的行为会对粉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公众对他们的道德要求自然会更高。"

这种变化对凤凰传奇这样的 "国民组合" 尤为不利。他们的受众群体广泛,其中不乏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和注重 "榜样作用" 的家长。一旦出现品行争议,很容易引发 "是否适合全民追捧" 的讨论。有学校甚至发文,建议课间操暂时停用凤凰传奇的歌曲,理由是 "争议人物的作品可能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虽然这一做法引发了争议,但也反映出社会对艺人品行的高度关注。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