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陳佩斯接受央視采訪,談三股"氣"....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由陳佩斯執導和主演的電影《戲台》正在熱映,影片改編自同名高分話劇,講述了軍閥混戰時期一個發生在戲院後台的荒誕故事。


不久前,陳佩斯接受央視新聞采訪,談及喜劇、手藝,也暢聊舞台、人生。行至古稀,他對作品的執念沒變,他說自己是靠手藝吃飯的,“別人承認你的手藝,那當然就得做好。”

“藝人”陳佩斯對自己有要求,但對觀眾沒有,他感謝和敬重那些看他戲的觀眾,但同時清楚人是分群的,“看你的作品就是看你的作品,不看你的就是不看你的,你必須得能容忍大部分人甚至不屑看你的戲。”當被問及是否會有票房的壓力,他說那不是他能控制的,他能控制的在電影上映前已經完成,那就是認真做戲,然後如戲中人所說,“咱們台上伺候。”


01

底氣

2015年7月,話劇《戲台》在北京首演,票房火爆,一票難求。此後十年,作為導演和主演的陳佩斯,帶著它跑了近70個城市,演了300多場。就《戲台》這個故事來說,無論是劇情走向還是人物命運,陳佩斯都早已爛熟於心。但在拍攝電影時,有一場戲陳佩斯還是“沒崩住”,在片方發布的花絮裡,他看著監視器裡的畫面,突然悲從中來,涕泗橫流。



這場讓陳佩斯久久難以平復的戲,是電影的高潮之一:完全不懂戲的洪大帥沖到後台,舉槍要求改戲,戲班的人嚇得魂不附體跪了一地。在武力的威逼下,戲被糟蹋,唱戲的人也尊嚴掃地,這種“胡鬧”和“被傷害”讓陳佩斯覺得既難受又荒誕,“荒誕到我自己看到這裡都要痛哭流涕。”

一部戲演了十年,仍有如此巨大的張力,似乎可以說明它具備某種經典性。陳佩斯對電影《戲台》的底氣,也來源於此,用他的話說,“這戲,它從劇本裡頭就結實。”因為這種結實,他相信當它從劇場走向銀幕,面對更廣大的觀眾時,依然能夠經住考驗。

陳佩斯不擔心戲,他的挑戰在一些更現實的層面。

拍攝《戲台》時,距離陳佩斯上一次拍電影已經過去近30年。30年間,電影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次掌鏡的陳佩斯不可避免地面臨“沖擊”,最直觀的是機器的數量,“過去就一個機器架在那兒,我們現在8台,大場面的時候10台。作為導演,我都不知道站哪兒,第一天就露怯了,發號施令的時候,他們都看著我,憋著笑,說導演站那兒幹嗎。”說起初入片場的情景,他哈哈大笑,直言沒見過那陣勢。



但在短暫的不適後,他很快就覺得一切都“特別順”,大家各司其職,最大化地保證完成導演的意志、攝影的意志、美術的意志。陳佩斯稱之為“專業”,心態也從最初的“露怯”變成了“不就這點事兒嗎”。



截至8月7日,電影《戲台》的票房突破3.6億,“帶父母一起看《戲台》”成為不少觀眾在這個暑期檔的觀影選擇。但在接受采訪時,電影還沒有正式上映,談到票房這個話題,他先是說“到這個時候就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了”,很快又說“但我們還是有一定自信的”,隨後,又覺得表達不夠准確似的補充道,“應該說是有相當的自信。”

也許,這就是一個認真做戲的人的底氣。

02

驕氣

過去20年,中國喜劇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電影票房喜人,綜藝層出不窮,一大批優秀的喜劇演員嶄露頭角,其中不少已成為如今電影市場的主力軍。這段時間,陳佩斯一直在舞台上忙活話劇的事,離這些熱鬧很遠,似乎錯過了一個個“熱點”和“風口”。有網友為他感到可惜,這種可惜,當然也包括商業上的。

陳佩斯的回復幹脆利落,“不可惜,因為我在話劇上有長足的進步。”

在話劇舞台上的持續深耕和長足進步,讓陳佩斯養成了一種專業上的“驕氣”。



話劇舞台上的陳佩斯

這種驕氣,在他推出話劇《陽台》後達到頂峰。《陽台》是陳佩斯於2005年推出的一部舞台喜劇,嚴謹巧妙的戲劇結構和精煉的舞台手法讓它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口碑票房雙豐收。陳佩斯曾在一個采訪裡直言,《陽台》推出的時候,可以說是“轟動京城”。


做完《陽台》的陳佩斯頗有幾分“獨孤求敗”的意思,有段時間,他覺得喜劇這一塊,自己已經做到頭了,“今後的路怎麼走都不知道了,也找不著北了。”那段時間,他經常一個人拄著個樹杈拐杖在山裡走,邊走邊念叨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這首只有22個字的古詩完美貼合了他當時的心境,“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他說那種感覺就是,“十年二十年以後,他們也看不到我這肩後背。”

這種狀態,遠非“自信”可以形容,事實上,當記者說出這兩個字時,他也第一時間予以糾正,“自信好像還有點不夠描述,就是身體裡、心裡頭養成了一種驕氣,驕人之氣。”



陳佩斯的“驕氣”是建立在他對喜劇的深刻理解上的。很長時間裡,喜劇的藝術價值常常被認為不如正劇和悲劇,但陳佩斯覺得,喜劇也是藝術,而且是更復雜的結構藝術,它需要用虛擬的人際關系、虛擬的性格來生成行動,達到讓觀眾發笑的效果,這是很難的技術技巧,能做到他這一步,很難,也很少。

因為很難很少,所以他“驕得要命”。

《戲台》的出現,打破了陳佩斯“喜劇做到頭了”的感覺,扎實到讓他覺得,自己前面60年就是為這部戲而活的。



就在陳佩斯以為藝術生涯已經足夠純熟,可以做一個總結的時候,《驚夢》又出現了。《驚夢》是陳佩斯“戲台三部曲”的第二部,這次是悲劇和喜劇的融合,“就像走鋼絲一樣,這邊是悲,這邊是喜,這樣一點一點地往前走,它在技術上越來越成熟。”


如今的陳佩斯依然驕氣十足,但已經不會再像當年那樣“獨愴然而涕下”,關於今後的路,關於喜劇,他還有很多事可以做,要去做。



03

靜氣

在各種各樣的采訪裡,陳佩斯都說自己是“藝人”或“匠人”,他覺得“明星”這個詞有點瞬間感,“我們說斗轉星移,初夜的時候它在這兒,到清晨,它已經到那兒去了,它走得太快了。”

陳佩斯要沉下來,平心靜氣慢慢做。可是時代很快,快到一個視頻如果前十秒還沒有吸引觀眾,它就可能會被劃走。陳佩斯說自己不太考慮這些東西,“你要考慮這個,你的作品就完不成。你的作品要只為了這個,也一定寫不好,不僅寫不好,演也演不好,所以我覺得還是要踏踏實實做好一個作品。”



戲是磨出來的。陳佩斯認這個“死理兒”,也保持著這股軸勁,這是他的創作態度。但就創作本身來說,他並不固守,他覺得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可破的,“只要你肯進步,它就可能會把你昨天的東西給比下去。”對於當下流行的各種喜劇形式,他也保持關注,脫口秀的文本在他看來有一種“精致感”,講脫口秀的年輕人是他口中的“孩子們”。

他樂於見到喜劇的分門別類,百花齊放,但他理解的“花”,並不只是開花的植物,“草不是嗎,樹不是嗎?要多元化。花需要的條件那可太高了,不是所有植物都能開出那麼漂亮的花的,所以必須分群,有他這個群裡喜愛的東西。這才是百花。”





采訪最後,陳佩斯又惦念起下半年的戲。《戲台》的話劇復排重演,演員換了一批,但陳佩斯沒變,仍是整個戲定海神針一般的存在。演話劇的這些年,他的角色從沒有B角,原因很簡單,觀眾是沖他來的,他不能讓人坐空板凳。當記者問他有沒有頂不住的時候,他不以為意地說,“當然有了,你以為我鐵打的呢?”但就如戲裡的那句台詞一樣,應了觀眾的戲,就得給人卯上。所以,除非萬不得已,陳佩斯都會選擇“扛著上台”。

在很多觀眾拍攝的謝幕視頻裡,陳佩斯給台下鞠躬,永遠是深深的90度,他把對觀眾的感謝和感情都藏進一次次的鞠躬裡,“很多人是拿著口糧錢來看你這一出戲,所以就要敬人家,敬人家對你的認可。我也沒別的方式,好好地給人行個禮就對了。”



今年71歲的陳佩斯仍是兒子口中那個“戲癮大”的老爺子,但聽到觀眾對他說要“趕緊看”時,他也會有某種緊迫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精力的下降,總有不得不告別舞台的那一天。在那之前,他還想多給觀眾演上幾場。

而當那天真的到來時,他說他不會留戀。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