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郭松民 | 評《南京照相館》:"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即便是在最血腥、最黑暗、最絕望、最無助的情況下,中國人仍然能夠迸發出絕地反擊的力量。”


作 者 | 郭松民編 輯 | 南 方01

《南京照相館》,注定要成為一部現象級的電影。


《南京照相館》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抗戰題材的電影,在經過一個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發展變化之後,達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評價《南京照相館》,必須要和同類題材的的影片,如《金陵十三釵》(2011)、《南京!南京!》(2009)等做一番比較。

《金陵十三釵》的突出問題,是對國軍進行了美化,以至於使整個歷史氛圍變得虛假,並且使後續情節變得無法理解。

在影片中,佟大為飾演的國軍李教官,率領一小隊士兵,不僅裝備精良,戰術高超,而且還充滿了舍生忘死的英雄主義氣概,在和日軍作戰時,簡直以一當十。



這就帶出了一個問題:南京保衛戰開始時,守城的國軍約15萬人,攻城日軍約5萬人。倘若國軍如導演張藝謀表現的那般神勇,南京為什麼只守了十幾天就陷落了呢?

按照一般的軍事規律,攻城兵力至少應該是守城兵力的兩至三倍,也就是說,守衛南京的國軍至少應該能夠頂住30萬日軍的進攻,但為什麼連5萬日軍都阻擋不住呢?

如果國軍能夠守住南京,則自然不會發生南京大屠殺,難道不是嗎?

《南京照相館》則直面了這個問題。

在日軍的猛烈攻擊下,守衛南京的國軍開始潰退,但城門上的國軍督戰隊禁止他們後撤,用重機槍向蜂擁而至的國軍潰兵猛烈掃射。

潰退的國軍部隊,為了求得逃生的機會,向國軍督戰隊發起反沖鋒,死傷慘重。

這組鏡頭雖然只有幾十秒,但至關重要,因為它交代了整個時代氛圍:國軍士氣已經完全瓦解,南京保衛戰已然潰敗。

影片的另一個情節也非常重要,做為郵遞員的蘇柳昌(劉昊然 飾),被他所屬郵政所撤離車輛甩下,而郵政所車輛開出不遠,也被日軍炮火掀翻。

蘇柳昌只能自己決定是繼續逃命,還是留下來等待無法預知的命運。

這意味著,在軍事崩潰的同時,國民政府的民政系統也崩潰了——南京市民既沒有人保護,也沒有人組織,一盤散沙,只能聽任武裝到牙齒的占領軍蹂躪與宰割。

《南京!南京!》的突出問題,則是美化日軍。

《南京!南京!》裡出現的人物很多,有國軍,有普通市民,有妓女,也有拉貝這樣值得尊重的外國人,但真正貫穿始終的,卻是屠城隊伍當中的一員:日本小軍官角川。



在導演陸川的鏡頭裡,角川接近“完美”:潔身自好、對慰安婦百合子的愛情純真執著,就連槍殺姜淑雲,也是為了使她免遭凌辱,影片的結尾,他更是毅然放走兩個中國人,然後以自殺來完成了靈魂救贖……

於是,角川就成了大屠殺中最令人感動的人物,以至於有人建議,把片名改為《一個日本好人和一座叫做南京的城》,觀眾幾乎要不得不為角川之死落淚了。



但問題在於,如果日本軍人居然如此善良,那為什麼又會發生空前慘酷的南京大屠殺呢?

另一個問題是,如果日本軍人居然是南京大屠殺的最大受害者,難道被屠殺的中國人反而是有罪的嗎?

並不是說在幾百萬侵華日軍中,不存在極個別的類似角川這樣的人物,而是說角川沒有任何典型性,不能做為一部以大屠殺為主題的電影主角——你屠殺了我們,還要我們同情你因為參與屠殺而使心靈受到傷害,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在這方面,《南京照相館》實現了對《南京!南京!》對矯正,塑造了伊藤秀夫(原島大地 飾)這樣一個可信的日軍中尉形象。

伊藤的形象突破了各種各種臉譜化——他不是生就的魔鬼,不是“武士道精神”的簡單符號,也不是角川那樣“有良心的文青”……



日本社會內部,伊藤是一位靦腆、善良、彬彬有禮,甚至有點文弱的青年,但關鍵在於,由於長期受軍國主義、種族主義的教育,伊藤根本就沒有把中國人當人,而只是把中國人當成“人形動物”(如今天的以色列錫安主義分子看巴勒斯坦人那樣)。

在伊藤看來,既然中國人不是人,那麼就不適用人類的道德標准,也就不必對他們有悲憫之心,可以無恥地利用、殘殺與強奸。

對伊藤來說,不能為他所用的中國人是螻蟻,可一腳踩死,能為他所用的中國人則是狗。

一直在盡心盡力為日軍服務,同時對“王道樂土”充滿幻想的漢奸王廣海(王傳君 飾),在看到心愛的女人即將被日軍拖走強奸的那一刻,終於忍不住上去拉扯一把,卻被伊藤從身後一槍擊斃。

伊藤還從牙縫裡擠出幾個字:“狗反咬主人,就該是這個下場。”

伊藤的形象並非向壁虛構,而是有大量真實的史料做為證據。

關東軍參謀田中隆吉中佐就曾在公開會議中說:“坦率地講……我認為中國人是豬玀,對他們怎麼幹都行。”日本兵大前嘉在回憶自己當時的精神狀態時說:“中國人是螻蟻之輩。殺死螻蟻之輩,還會受到什麼良心責備嗎?”

伊藤,而不是角川,才是侵華日軍的主流形象。


伊藤是我們理解這位“一衣帶水”的鄰邦的鑰匙——核心問題不是日本的內部治理與經濟發展水平,而在於他們是不是把“西方人之外的非日本人”同樣視為人?



這才是中日民間情感問題的全部症結之所在,絕不是如某個大V所鼓噪的“管控厭日情緒”所能夠解決的。

02

除了以近年主流抗戰題材電影為參照系之外,《南京照相館》還可以新中國前三十年人民電影時代的抗戰影片為參照系,如《平原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等等。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國統區民眾和解放區民眾不同的生存狀態與精神狀態。

這些經典抗戰影片中的民眾,是以晉察冀解放區、山東的膠東抗日根據地的農民為原型的。

和國統區民眾相比,他們的最大特點是有覺悟,有組織。

隨著共產黨、八路軍的到來,根據地民眾不僅民族意識覺醒,懂得了救國的道理,並且被很好地組織起來了,村村都有黨支部、武委會、婦救會、民兵等組織,他們在打鬼子時,還可以得到八路軍的正規部隊,以及地方武裝如武工隊、區小隊、縣大隊等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日本鬼子在他們心目被“脫魅”了,不再具有不可戰勝的光環,盡管日軍在“掃蕩”時實行“三光”政策,其酷烈程度不亞於南京大屠殺,但老百姓知道鬼子是兔子尾巴長不了的,他們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等各種有利條件與日軍周旋,使他們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而《南京照相館》,好就好在找到了民國的感覺,能夠真實地反應八十多年前民國首都市民的精神面貌。

和華北、山東解放區那些樸實的農民相比,這些人事實上是當年的“中產階級”。


比如王廣海,能講一口流利的日語,他可能出身於一個比較富裕的家庭,有條件送他去日本留學;他的情人林毓秀(高葉 飾)是三線明星,與“電影皇後”胡蝶配過戲;金承宗(王驍 飾)則是一個小老板,他經營的吉祥照相館具有相當規模。戰爭爆發前,他無疑過著十分滋潤的生活,還可以攜帶妻女到周邊城市旅游

相對而言,只有蘇柳昌和宋存義(周游 飾)的地位低一點,但他們兩人,一個郵遞員,另一個是巡警,都是穿制服,有“單位”的人,生活比最底層的勞動者還要好很多。



但就是這樣一些人,在南京城破之後,卻都處於一種無助、迷茫,以及莫名恐懼的狀態,當巨大災難降臨時,沒有一個人想到抵抗,而只是幻想用自己的方式“躲過去”。

王廣海理應是最“知日”的,卻堅信日本不可戰勝,“日本人怎麼可能失敗”?既然日本不可能失敗,那麼為日本人服務,以求過上好日子,就是理所當然的。

這就是一個漢奸的“理性”邏輯。

相對於王廣海,金承宗更有民族氣節,但他拋不下自己的產業,只是想在地下室躲過最初的混亂,然後恢復營業。“人總是要照相”,這意味著他對日本的統治也抱有幻想。



林毓秀是依附於王廣海的,她還幻想未來能夠繼續演戲。

至於蘇柳昌,一開始就想逃離南京城,只是沒有成功而已;宋存義以巡警身份被強行補入部隊,待到他出現時,部隊早已潰散,他藏在林毓秀的大木箱裡才躲過一劫。

這就是南京城破時,南京市民所面臨的狀況——

一方面,國民政府和國軍已經拋棄了南京市民,逃之夭夭。在逃跑之前,他們對南京市民沒有任何安排,沒有向他們發放武器,沒有留下骨幹力量組織他們抵抗,也沒有安排他們有序撤離和疏散。

另一方面,被拋棄的南京市民則陷入沒有組織,一盤散沙,既極度恐慌,又充滿幻想的狀態。南京城仿佛一夜之間變成了無政府的蠻荒之地。

南京城裡雖然還有大量國軍士兵沒有來得及逃走,但指揮系統已全部瓦解,許多士兵脫下軍裝,換上平民服裝混入難民中,他們不僅不能成為市民的主心骨,反而加劇了恐慌和混亂。

但就是這樣一些原本希望在戰爭浩劫中活下來的普通人,從一開始的忍辱偷生,最終走到覺醒和反抗,“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

宋存義,原本是要繼續苟活下去的,但他從蘇柳昌為伊藤沖洗的照片上,看到了自己唯一的弟弟被日軍當胸刺死,從而決定與日軍同歸於盡;

蘇柳昌和林毓秀,被伊藤拉去擺拍作秀,營造“中日親善”的假象。在此期間,一個嬰兒的哭泣讓伊藤覺得受了幹擾,旁邊的日軍士兵就直接從母親懷中奪走那個嬰兒,活活摔死。

也許就在這一刻,蘇柳昌徹底地放棄了幻想,堅定了要把南京發生的一切傳出去的信念。



《南京照相館》的可貴之處,在於最大限度地貼近了歷史,摸到了民國的脈搏,以民國的方式還原了民國。

影片令觀眾意識到,即便是在最血腥、最黑暗、最絕望、最無助的情況下,中國人仍然能夠迸發出絕地反擊的力量。

所以,中國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影片也迫使我們嚴肅思考近年來被一些人掛在嘴邊上“銘記歷史,吾輩自強”的含義。

中國,絕對不能再遭受一次首都淪陷的悲劇;共和國,必須以民國為鏡鑒,避開民國的一切覆轍,今天,我們必須反對一切新老帝國主義,以維護人類持久和平。

如此,才真正意味著今天的人們,沒有忘記在南京大屠殺中殉難的30萬亡靈!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