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八炯"纳粹言行争议:台湾政治圈为何频触红线?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04年:国民党为竞选广告致歉


2007年:台湾学生组织鼓吹纳粹遭以色列抗议

2011年:纳粹军装风波 台湾以色列道歉


这些纳粹言论可以在台湾道歉了事,却是触碰了国际社会的红线。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非常驻研究员宋文笛对BBC中文说,把纳粹历史轻率用作比喻或模仿,将影响台湾的国际形象。

“若是台湾一方面是亚洲性别多元文化的表率,政治上也是女性国会参政名列前茅的开明社会,二方面却在国际社会大忌的重量级议题上‘举重若轻’,缺乏面对沉重历史应有的份量感,会带来台湾国际形象的混乱。”

翁履中教授指出,台湾人向来很在意西方如何看台湾,“但问题是出在,我们根本没有自己照照镜子”。他认为,这一连串事件或将促使更多西方人看到“包装过的外表下,台湾的负面现实”。

为何世界历史知识浅薄?



图像来源,AFP图像加注文字,台湾高中历史课程只有一个学期的世界史内容。

台湾频繁出现不当的纳粹言论,被指是源于社会长期重理工轻人文,忽略历史教育

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郭容吟对BBC中文说,台湾年轻人不会拿“二二八”或“广岛原爆”的受难者开玩笑,也不会把“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当作效法对象,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但他们轻率发表纳粹言论,正反映出台湾教育的结构性问题。


“要是他们有在学校接受紮实的历史教育,并孕育深厚的人文素养,那么他们应该就会知道,模仿纳粹就如同模仿日军在‘南京大屠杀’的残暴行径。”

郭容吟教授专项研究欧洲史,她指出,近年欧洲因为经济问题、难民危机等等因素的冲击之下,极右派势力快速崛起,但不代表欧洲人可以容忍纳粹历史重演。

欧洲极右翼势力高涨,主要是源自于经济社会的问题,然而在台湾发生的几件年轻人的纳粹争议,却是由于无知。台湾学生对世界历史的知识相当浅薄,而台湾的新闻媒体也极少关注国际新闻。”


“我不责怪这些年轻人,该深刻反省的是整个早已僵化、充满形式主义的教育体系。”

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助研究员李峙皞指出,过去30年台湾的史学运动,希望摆脱国民党威权时代的“大中国史观”,建立以台湾为主体的历史思维,历史教育的主轴是以台湾为“同心圆”的中心,由内而外一圈一圈地认识台湾中国大陆、东亚,最后是世界。

“我不反对同心圆史观,但在这个框架下,世界史教学长期处在学校教育的边缘,导致学生的世界观很片面,会用台湾历史观去想像世界,但其实台湾只是世界史的外围。”

他解释,现行国中(初中)课纲,世界史的课程有一年,但每周只有一节45分钟的课;到了高中,历史必修课也只有一学期上世界史,内容涵盖古文明、中世纪到全球化的世界史,以纳粹历史为例,教师只能用一堂课的时间来解说,课文也可能不到一页。

“其他国家的老师,会有很多时间讨论什么是法西斯、工业革命、共产主义,但台湾的老师没有时间。我们的历史教育不足以让学生充分了解20世纪以来,主宰当代的众多全球性力量,以及主流进步价值背后的历史脉络。”

翁履中教授也说,台湾历史课和公民课的考核模式都是选择题、填充题,而非申论题,他曾到高中演讲,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逻辑和批判思维。

“整个教育浅碟化,除了几个重点国立大学之外,学生真的没有在学历史,而好学生都是从家境好的家庭出来,是另一种的贫富差距。”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