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直接讀博:17歲少女推翻40年猜想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愛丁堡大學的數學家Tony Carbery回憶道,他花了幾十年研究這個問題。


有些早上,我醒來時會覺得,它那麼簡潔、那麼廣泛,到最後一定是真的。但也有些早上,我醒來時會說……它根本不可能以任何簡單方式成立。

在尋找這個難題證明的路上,數學家們陷入了僵局。


他們懷疑自己的方法,懷疑直覺,懷疑當下看似有希望的想法是否真的能走到底。

對於漢娜來說,這些懷疑更是被放大了。她是該領域的新人,最初試圖證明整個猜想的努力,往往只是一些零碎、尚不成熟的嘗試。

她不確定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張教授也有同樣的疑慮。

漢娜在答疑時間問他:“這些思路行得通嗎?”結果張教授告訴她,“不行,因為太天真了。”

我不斷地去找他,帶著新的想法問他:“這個可以嗎?”他又會說:“不行。”

盡管如此,漢娜沒有停下腳步,她繼續閱讀文獻、不斷思考。

最終,她找到了一個辦法,構造出一個奇怪而復雜的函數,這個函數由一些頻率落在特定曲面上的波組成,正是猜想所描述的那類曲面。



通常來說,把這類波疊加起來,它們會互相幹擾——有些地方相互抵消,有些地方相互增強。


但漢娜發現,在她構造的函數中,這些波並沒有如預期那樣互相抵消。相反,它們的幹涉產生了不均勻的圖案,使得函數的能量在一些區域擴散,而在另一些區域聚集,呈現出一種分形式的結構——而這恰恰是Mizohata-Takeuchi猜想所禁止的現象。

起初,她並不確信。她說,“這種情況我經常遇到,我以為自己找到了一種證明,看起來像是對的,但後來會發現其實是錯的。”

但接下來,兩件事改變了一切。

首先,她意識到,可以用一個更簡單的構造替代原來的復雜結構,依然得到相同的結論。


其次,她終於說服了自己,也說服了張教授:這個結果是對的。

在完成那個長達40年無人攻克的猜想後,她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直接申請博士,跳過本科,甚至沒有高中文憑。

在她看來,自己早已過著類似研究生的生活,進入博士階段只是順理成章的下一步。

她一共申請了10個博士項目,其中,6所學校因她沒有本科學歷直接拒絕了她,另外兩所雖然錄取了她,但最終被校方高層否決。

只有馬裡蘭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願意破格錄取她,直接進入博士階段學習

今年秋天,漢娜將正式在馬裡蘭大學開始她的博士之旅。

而當她畢業時,這將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個正式學位——博士學位。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