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为了治病,这批欧洲人热衷吃木乃伊....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这幅由法国艺术家保罗·菲利波托(Paul Philippoteaux)于19世纪末创作的油画中,考古学家们正参与对阿蒙神女祭司塔-乌扎-拉(Ta-Uza-Ra)木乃伊的拆解仪式。维多利亚时代盛行“埃及热”,使得木乃伊拆解派对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消遣方式。|国家地理图片集

吃木乃伊听起来或许令人毛骨悚然,但在15世纪的欧洲,这种医用食人行为竟被奉为治疗头痛、胃病乃至癌症的良方。


几个世纪以来,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在欧洲大陆备受追捧,并非因其历史价值,而是源于所谓的医疗功效。接下来,就让我们揭开人们曾渴望并食用木乃伊的惊人缘由。

人们为何会开始食用木乃伊?

尸体医学——即食用古埃及木乃伊的躯体部分,后来更扩展到各类防腐尸体——的历史可追溯至11世纪。历史学家卡尔·丹内费尔特(Karl Dannenfelt)记载,这一切的开端源于一连串的误译与误解。

这个血腥的故事围绕着一个词展开:mumia(沥青木乃伊)。mumia因具有治疗功效而身价不菲,它是一种发现于波斯某山坡的物质,从黑色岩石沥青中渗出。

这种物质得名于当地表示“蜡”的词汇“mum”,被用于多种医疗场景,并在阿拉伯世界赢得了昂贵、珍贵且疗效显着的名声。

然而,当西欧人开始接触伊斯兰世界并翻译其文献时,一次误译让人们对mumia的含义产生了普遍困惑。 丹内费尔特指出,11至12世纪的多位译者都错误地将mumia认定为从埃及陵墓中保存的尸体上渗出的物质。

造成这种困惑的部分原因是mumia一词与mummy(木乃伊)的相似性,另一个原因则是一些古埃及木乃伊在防腐处理时确实使用了沥青。如今科学家已证实,只有部分木乃伊是用这种工艺制作的。


但痴迷于埃及古老发现的西欧人,却对这一概念深信不疑——于是mumia开始与防腐尸体联系在一起,而非波斯山脉出产的珍贵沥青。

什么是医用食人行为?

误译与医学认知的偏差,再加上另一种长期存在却毫无根据的信念——人体蕴含着能“治愈”他人各种疾病的治愈力量,共同催生了这一现象。


数代人以来,人们为了追求健康,一直在践行如今所说的医用食人。从中世纪的西欧,人们坚信角斗士的血液能治疗癫痫,到将人体脂肪用于自制药物,医用食人行为一度十分盛行。

据说就连查理二世国王也饮用过一种名为“国王滴剂”的酊剂,其中就含有人类头骨成分。 随着mumia(此时也被称为木乃伊)的出现,行医者认为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由人体部位制成的治疗药剂来源。

mumia被广泛用于治疗从头痛到心脏病发作的各类疾病——随之而来的是对木乃伊的抢购热潮。一时间,人们洗劫埃及陵墓不再仅仅是为了珠宝或陶器,更是为了里面的尸体,精明的商人也开始收集并售卖木乃伊。

需求迅速超过供给,这催生了假冒木乃伊的活跃交易。盗尸者和无良商人开始将新鲜尸体以及被处决的罪犯、奴隶和其他人的遗体制成“木乃伊”,企图从这股热潮中牟利。

一位观察者曾写道,盗尸者会“在夜间偷窃那些被绞死的人的尸体”,他还提到,这些尸体随后会用盐和药物进行防腐处理,在烤箱中烘干,然后研磨成粉末,药剂师会将其加入自制药物中。

维多利亚时代与埃及热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30 Seconds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