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985伴讀師背後:一個學歷灰產業正在浮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臨走前,對方轉了她兩百塊。她站在小區門口吹風,腦子裡反復浮現那句話:“清華300,北師大200可以了。”


她沒哭,就是覺得熱,北京的風吹不走那些感覺。




之後,她又試了幾次,把簡歷重做幾版,能寫的經歷都寫上:支教、朗誦比賽、輔導表妹寫作業……她跟自己說:“也算有經驗,只是還沒遇到對的雇主。”

她刷到越來越多“伴讀”“陪伴師”的招聘廣告。崗位像是家教的“007”版,文案卻越來越像“服務型人才”:性格溫和、有耐心、英語好、形象佳,能住家。

有個平台的口號讓她愣了一下:“陪伴師:一個無法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黃金職業正在崛起。”下一句更像科幻小說:“這是AI最難攻破的人類堡壘。”

有一家中介貼出一個單子,深圳南山區,雙胞胎住家伴讀,月薪一萬八,一個月休息一天。她有點心動。但要先交1800元信息費。

她猶豫了。群裡有人說,不交,永遠輪不到你;也有人說,交了,試講失敗連車費都倒貼。她不知道該信誰。


師姐提醒她,有些中介專收“人頭費”,拉一個人入群返20塊,信息費按合同金額抽10%到30%。大家都說,海澱卷名校,三環外卷價格。可她覺得,最卷的,是信息差的博弈。

她忽然想起一本書,《沿著季風的方向》,講菲律賓的一個小鎮。村裡經濟不好時,會集資送英語說得最好的女孩出國當傭人。她以前沒太懂,現在好像懂了:你會教英語,也得洗碗。

後來有一次試講,孩子的爸爸問她:“你是北師大的吧?”她點了點頭,有點不好意思。“挺好的”,對方說,“我們還是相信專業的。”


她回味那句話,“相信專業的”。一遍一遍地想:專業,是指她的學校?是指她的口語?還是她能用200塊一小時,講出標准英語的能力?



坐地鐵回學校,身邊有人在打電話,說剛請了個清華的“陪學哥哥”,每天晚上坐鎮監督作業。她看著那個說話女人的手,幹淨、短指甲、沒有戒指,突然覺得像極了她媽媽。

教育,好像不再是學校的事,而是每個家庭自己搭建一套微型系統,用來抵御一種說不清的下沉感。她不知道這是不是對的,也不知道要不要繼續找“伴讀”的工作。但她知道,像她這樣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多。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