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南京照相館》與《731》:重塑中國創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每次有日本高官否認二戰日軍暴行歷史,都會引發東亞各國強烈抗議。1994年,日本新任法務大臣永野茂門稱南京大屠殺是“捏造”,上任僅11天後被迫辭職。


歷史記憶的復雜性

歷史學者也表示,日本右翼對歷史的否認,強化了南京大屠殺等事件在中國抗戰敘事中的重要性。


“我本人是上世紀60年代在南京出生的”美國喬治華盛頓學歷史系副教授楊大慶向BBC中文說,他童年時並不那麽經常聽到南京大屠殺,但是自1980年代初報道了日本教科書刪改侵華戰爭內容開始,相關歷史問題就變得非常敏感,加上後來有日本首相等官員參拜靖國神社等爭議,日本政要公開否認侵略戰爭等爭議,更使日本侵華暴行成為中日關系的一個癥結。

研究二戰歷史及日本戰後與東亞關系的楊大慶表示,南京大屠殺和“731部隊”暴行的真實性已獲得主流學界的廣泛認可。現存的細節爭議可能更多地反映歷史記憶的政治性。



《南京照相館》取材自二戰日軍侵華歷史事實。




歷史學界對二戰日軍在南京的暴行基本已有共識。圖為1937年進占南京後的日本軍人

經過近幾十年的史料發掘和學術研究,包括日本學者在內的全球多數歷史學者普遍接受南京大屠殺是一場大規模,有組織的戰爭暴行這一結論。但日本的否認派則經常試圖轉移視線,質疑最初戰後南京國民政府提出的30萬死亡人數。楊教授認為,死亡人數當然重要,但比起精確數字,為什麼發生如此大規模,有組織的戰爭暴行是更值得共同思考的問題。


“從根本意義上講,命令和實施南京大屠殺的,不是野獸,是人……他們穿起軍裝後,走上戰場,人性為什麼漸漸喪失了?”他說。對731部隊的研究亦然:“為什麼研究科學的人會跨越紅線,慘無人道地把其他人作為試驗品?我覺得這些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然而復雜的歷史與人性問題,在具有宣傳色彩的電影中往往被簡化。日本人角色往往被描繪成單一化的加害者,少有對其行為背後結構性問題與心理變化的探討。

白睿文指出,這種處理並非是中國獨有。“我認為這類戰爭電影通常都會淡化‘敵人’的視角,將敵人非人化,”他說,即使是好萊塢也鮮少有例外——像克林特·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奇連伊士活)的《父輩的旗幟》和《硫磺島的來信》那樣分別以美日雙方視角各拍一部電影的做法“相當罕見”。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