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馬斯克: 馬斯克的"美國黨"沒戲了!名字一聽就不吉利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7月5日,埃隆·馬斯克在X上宣布,“美國黨”(The American Party)於當日成立,他說要把自由還給美國人民。


馬斯克想當總統這輩子是沒戲了,因為出生於南非,沒有參選資格。

他最大的政治抱負就是通過國會選舉,砸錢讓“美國黨”在明年中期選舉中拿下2個參議院席位、8個眾議院席位。這樣,當兩大黨僵持不下時,第三黨就能影響到重大決策。


如果小目標順利實現,2028年,他還會下重注,拿下更多的席位。

此事已經過去兩個多月了,關心他的網友還在打聽“美國黨”第一屆全國代表大會會址選好了沒有?各地代表選好了沒有?什麼時間召開啊?

然而,這事好像沒戲了。據美國華爾街日報》8月19日報道,埃隆·馬斯克正悄然放緩新政黨計劃,希望集中精力在自己的公司業務上。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還考慮動用財力支持萬斯參選2028。

20日,馬斯克在X平台回應,《華爾街日報》所報道的事情都不應該被認為是事實。

雖然他否認了相關消息,但並沒有正面回應“美國黨”的建黨問題。

他的粉絲們則發現,馬斯克至今尚未提交任何官方文件注冊“美國黨”,當時只是為了表達對“大而美”法案的不滿。

看來馬斯克是一時心血來潮。

美國黨”這個名稱聽起來就很隨意,而且不大吉利。因為歷史上真的有過一個“美國黨”,還搞得轟轟烈烈的。然而,不到十年便作鳥獸散了。

更不吉利的是,“美國黨”在1860年解散之後,美國就爆發了南北戰爭。如果不是林肯力挽狂瀾,美國早已分成N個國家了。

說說曾經的“美國黨”

在1850年之前,美國主要有兩大政黨:民主黨(之前叫民主共和黨)和輝格黨。

全國性的小黨派有“自由土地黨”和“自由意志黨”,更小的黨派有“紐約(专题)工人黨”、“費城工人黨”等地方黨派。

1843年,紐約州曾建立了一個“無所知黨”,這是一個反猶太、反移民(专题)、反天主教、反黑人的白人民粹主義政黨。

他們是一個秘密社團,成員如果遇到外人詢問,一律回答:我什麼都不知道。所以被稱為“無所知黨”。

1852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推出了候選人富蘭克林·皮爾斯,輝格黨的候選人是溫菲爾德·斯科特將軍(前美國陸軍總司令)



結果是皮爾斯贏得大選,成為美國第14任總統。

輝格黨選舉失敗,爆發內訌。同一年,輝格黨兩位領袖亨利·克萊和丹尼爾·韋伯斯特先後死去,於是,輝格黨便走向了分崩離析。

“無所知黨”就趁機吸收了一批理念相近的輝格黨人,建立了“美國黨”,由秘密社團轉為政黨。

1854年,“美國黨”發展到了150萬人,中期選舉,它在國會拿下了75席。在州長選舉中,贏下了馬薩諸塞和特拉華州。

信心倍增的“美國黨”就准備沖擊1856年總統大選。

然而,在1854年2月,威斯康星州出現了一個新政黨,成員為另一批輝格黨人和自由土地黨,該組織還得到了全美產業工人大會的支持。

1854年7月,該黨在密歇根州正式宣布成立,名字叫共和黨



共和黨發展極為迅速,1855年,它又吸收了民主黨的黨內反對派、廢奴運動者,很快就在各州建立了支部。

1856年2月,共和黨在匹茲堡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得到了北方工業資本家的支持。

6月17日,共和黨費城召開會議,提名佛裡蒙將軍和達頓為正副總統候選人。它們的競選主張:

一、不反對奴隸制,但不允許奴隸制擴張到自由州。

二、修建一條橫貫美國的大鐵路。

三、發展美國工業。

共和黨的出現讓“美國黨”非常被動,因為雙方都是建立在輝格黨崩潰的廢墟上,但反對奴隸制擴張的輝格黨人都加入了共和黨

民主黨則推出了候選人布坎南;“美國黨”推出了候選人菲摩爾。

由於輝格黨解散,共和黨立足未穩,再加上“美國黨”過於排外(激怒了德國移民和德文報紙),民主黨的布坎南拿下了19個州,獲得174張選舉人票,當選總統。

共和黨的佛裡蒙拿下了11個州,獲得114張選舉人票。

美國黨”的菲摩爾雖然贏得87萬張選票,但選舉人票一無所獲。

1856年是第一次驢象之爭,也固定了美國兩大黨的政治格局。

美國黨”並不甘心失敗,他們認為自己可以國會裡發揮影響,甚至想贏得1860年的總統大選。

但“美國黨”沒有看到的是,美國兩大資本集團(農業和工業)已經分別站在了民主黨共和黨兩邊,而猶太銀行家則兩頭下注。


1860年5月16日,“美國黨”在巴爾的摩召開大會,再次推出正副總統候選人--來自田納西州的貝爾和馬薩諸塞州的埃弗勒。

他們競選主張:美國必須是美國人的美國,必須優先選擇在美國出生的公民擔任聯邦政府一切職位。

同時,他們回避了美國社會最關心的議題--奴隸制存廢。

也是在5月16日,共和黨芝加哥(专题)召開大會,他們的口號:

美國國土上,正常的狀態就是自由的狀態。

在三輪黨內投票後,林肯得票率先過半,成為了總統候選人。他對奴隸制的看法跟4年前一樣:不反對,但不允許擴張到自由州。

而在4月23日,民主黨已經在南卡羅萊納州召開了黨代會。

民主黨卻因奴隸制分裂了。一派認為可以接受“奴隸制不擴張”;另一派則認為聯邦無權限制奴隸制擴張,否則,蓄奴州就脫離美國

這種分歧導致民主黨遲遲無法選出總統候選人。

6月18日,民主黨在巴爾的摩再次開會,參議員道格拉斯成為了總統候選人。而主張擴張奴隸制的代表則推出布雷肯裡奇參選總統。

民主黨就分裂為兩組人馬同時參加大選。

這對“美國黨”是有利的,但由於他們的反猶太主張,紐約銀行家就出錢阻止其獲勝。

猶太集團還拿出20萬美元巨款收買媒體詆毀林肯,以確保道格拉斯獲勝。

共和黨則不斷地在北部和西部舉行火炬大游行,呼吁每一位體力勞動者出來支持林肯。


林肯努力拉攏德國移民,因此,全美國87家德文報紙當中有69家公開支持林肯。

共和黨的《紐約論壇報》宣傳工作做得很出色,該報在美國的影響力一度被稱為僅次於《聖經》

11月大選開票結果:林肯拿下除了新澤西(专题)之外的所有自由州,獲得180張選舉人票。

民主黨的布雷肯裡奇在南部11州獲勝,共72張選舉人票。

美國黨”的貝爾在維吉尼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獲勝,共39張選舉人票。

民主黨另一位候選人道格拉斯只拿下了新澤西和密蘇裡州,共12張選舉人票。

但這三人的選民票合計比林肯多出了930170票。換句話說,只要民主黨力量不分散,無疑是很有機會贏得大選的。





然而,因為票數分散,使得林肯可以在每個自由州都剛好贏一點點,贏者通吃。

美國黨”再次失敗之後,就開始擺爛了,但凡有點希望贏得國會和地方選舉的“美國黨”人,都跑去抱兩大黨的大腿了。

短短幾個月時間內,“美國黨”便解散了,1861年,爆發南北戰爭。

戰爭是注定要爆發的,實際上民主黨在1856年的大選時,就已經決定:如果布坎南輸給佛裡蒙,他們就要用武力攻占華盛頓,逮捕總統及所有內閣成員。

因此,林肯剛剛當選總統,民主黨在南方就立刻實施了分裂行動。

林肯知道大事不妙,1861年3月4日,林肯推動了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聯邦政府永遠無權取消各州奴隸制。表示自己不反對奴隸制。

但已經來不及了,六周之後,叛軍向薩門特炮台開火,內戰開始。

內戰在屍山血海中結束後,1864年美國舉行大選,“美國黨”殘余分子又想碰碰運氣,結果連一個議席也沒有撈到,徹底玩完。

後來,美國又出現了各種第三黨,如社會勞工黨(1900年消失)、社會黨(1919年分裂,解散)、美共(FBI混進領導層)、美國工人黨(二戰解散)、美國農工黨(1924年組黨參加大選,年底解散,跟鬧著玩似的)……

現在美國也有幾個第三黨,但無論是人數還是聲勢,都遠遠比不上”美國黨“。

而即便是”美國黨“,也就玩了十年,就再也無法挑戰固若金湯的兩大黨。

馬斯克的”美國黨“更不頂事,還沒開始就已結束。

他想用錢砸出一個第三黨,在現行游戲規則裡去打破兩黨制,簡直是癡人說夢。

如果他在政治上真有雄心壯志,就必須走別的道路。

艾奧瓦州、伊利諾伊州?、內布拉斯加州(专题)、明尼蘇達州?……不是馬上就要秋收了嘛,不考慮一下?

要是沒有這勇氣,就老老實實做你的生意,生你的娃。

當不了總統,將來或許可以當總統他爹。

這家最好!股市開戶分批買入大盤股指基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