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天道》:丁元英對養兒防老傳統觀念的顛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去墓地的路上,妹妹問丁元英:


"哥,如果我們已經砸鍋賣鐵,再也借不來錢了,但是還差一萬元就能救活爸,那你說該怎麼辦呀?"

"那他就死。"


這個回答擊碎了丁元英在妹妹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哥,你還是一個人過吧。"

既然沒錢了,假設也沒有任何意義,丁元英只是太冷靜,冷靜得象玻璃一樣失去了溫度。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孝道一直滲透到政治體制。

孝在古代,不僅僅是倫理學。周王朝是徹頭徹尾的血親政治,孔子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家訓也是國法;這孝與權是一體兩面的事。中國人講孝道,也有非常虛偽的一面,孝也是政治治理的工具,我們今天覺得孔老夫子的孝道全是廢話,在那個時代,妥妥的是治國大法。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諸侯本來都是一個族脈,五代傳下來,哪來還有什麼親情,兄弟國互相攻伐,血親紐帶就這麼個五世而斬,失去了約束力。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丁元英認為傳承中的孝道未必是人性的溫度。

如果養兒的目的就是防老,那就失去了真情,失去連動物都有的本性,就成了一個未經兒女簽署的商業協約,在出生那一刻起就賣斷了你一生盡孝的義務。用丁元英的話來說這是"商業性的交換",這樣的交換很溫暖嗎?既然是交換,也不需要談得那麼動情了。丁元英的邏輯太狠了點。

也許,丁元英有他的道理,但是,人的一生在相處中畢竟是有情的,不需要忠孝的綁架,我相信朝夕相處中生命的融入,對我的親人,明知無救,怕是也做不到丁元英的冷靜。因為,那一定是痛徹心扉,不是有多高尚,是根本受不了。


不過,我還是想弱弱地問一句:社會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我老爸一直說:兒女平平安安,就是對老人最大的安慰;老人身體健康,就是對兒女最大的慈愛。

有道是久病床前無孝子。

這與我們贊美什麼,反對什麼,沒太大關系。收起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