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浴血榮光》:跌宕的革命信史,不竭的精神熱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浴血榮光》在總台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結束了首輪播出,在央視電視劇頻道早間檔,以及東南衛視黃金檔接力播出。




《浴血榮光》講述的故事發生在1927年到1935年,由南昌起義而秋收起義,由三灣改編而井岡山會師,由大柏地戰斗而古田軍號,粉碎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的四次圍剿。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紅軍開始長征,湘江血戰之後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軍事指揮權。

這個過程中,有上下同心創造奇跡的光榮時刻,也有外壓內耗、挫折連環的低回時刻。榮光值得銘記,浴血不能忘卻。

不能忘記,在中共領導武裝斗爭的初期,那些在面對強敵時倒下的一個又一個將才英傑。不能忘記,湘江之戰中長眠在湘江東岸的5萬多紅軍將士。



好的文藝作品總是提醒人們:歷史從未遠去,它一直在啟迪未來。回溯毛澤東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可見中國革命的曲折多難。重溫先賢們前仆後繼的腳步,更見屹立東方的新中國來之不易。

三落三起,百煉成鋼

毛澤東是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領導者。在《浴血榮光》中,他三落三起。

這一階段,毛澤東從34歲到42歲,由青年步入中年。他經歷了創建軍隊的篳路藍縷,也經歷了政治生涯的嚴重挫折,完成了從鋒利、峻急,到沉穩、包容、富有斗爭策略的轉變。

第一落,是井岡山期間,特派員帶來了上級指示,認定毛澤東(王仁君 飾)犯了逃跑主義錯誤,予以“開除黨籍”的處分。事後證明,這次傳達的信息有誤,毛澤東只是被撤銷了“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資格,中央委員仍予保留。





實際上,特派員所謂“燒殺的紅色恐怖”全然不對,而攻打大城市也只能說是一廂情願。這一落,毛澤東只能以“黨外人士”身份出任師長,處境十分尷尬。但他沒有消沉,錯誤決定不久後得到了糾正,毛澤東再次回到前委書記的崗位上。

第二落,是在紅四軍離開井岡山,轉戰閩西的過程中,朱毛之間出現了分歧。紅四軍的基礎來源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兩支隊伍。秋收起義余部在毛澤東的統領下,“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的原則早已得到貫徹。而南昌起義余部中則還有較多的舊軍隊思想,攻下城來搶東西、打罵俘虜屢禁不止。

中央特派員劉安恭(胡兵 飾)的到來,更把“單純軍事思想”奉為圭臬,毛澤東多次與之正面爭吵。在隨後的改選中,毛澤東落選紅四軍前委書記,去地方工作,住在山洞中得了瘧疾。

中國革命沒有成法可依。在早期的探索尋路中,領導者之間出現意見分歧是正常的。隨後,陳毅(劉智揚 飾)前往上海報告情況,帶回中央來信。古田會議隨之召開,明確:先有農村紅軍,後有城市政權。毛澤東重回領導崗位,“黨指揮槍”的建軍原則得以確立。



第三落發生在中央蘇區。王明的左傾路線成為主導,毛澤東被排擠出黨政軍領導中樞。兵權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主席,也屢遭批判,最終失去行政領導權。長征前夕,他甚至差點成為留守名單上的一員。

這一落時間跨度超過3年。毛澤東在困境中錘煉才幹,磨礪心性。長征路上,戰略眼光和斗爭策略明顯高人一籌的毛澤東重新出山,挽救了中國革命。

《浴血榮光》中,陳力導演的鏡頭飽蘸深情,演員王仁君深入體察並呈現了偉人的內心世界。這段崢嶸歲月的藝術化呈現,留存了紅旗獵獵的信史,再現了神采奕奕的領袖,足為後來者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將星璀璨,英名長存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革命是民主集中制下集體領導的。《浴血榮光》勾勒了毛澤東的成長曲線,也塑造了朱德(王志飛 飾)、周恩來(陳龍 飾)、陳毅、彭德懷(董勇 飾)、賀龍(侯勇 飾)等人的光輝形象。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抹平了外形和年齡上的差異,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從井岡山會師到古田會議召開,領導紅四軍的核心三人組是毛澤東、朱德和陳毅。毛澤東是軍中之魂,朱德是軍中之膽。毛澤東的游擊戰術和朱德的帶兵經驗,奠定了紅四軍超強的戰斗力。

陳毅年齡稍小,是三人組中活躍氣氛的那個人。朱毛之間小的矛盾,陳毅用念詩解決。朱毛之間大的齟齬,陳毅用中央來信化解。



在黨指揮槍和單純軍事思想的博弈中,在紀律部隊和流寇主義的較量中,轉戰閩西的紅四軍一度躊躇不前。毛澤東急火攻心,朱德眉頭緊鎖,廣大指戰員無所適從。

這是人民軍隊史上關鍵的一次爭執。九月來信支持了毛澤東的主張,紅四軍發展壯大,擴充為紅一軍團,開創了中央蘇區,連續粉碎敵軍的圍剿,中國革命掀起新的高潮。




高潮之後是低谷。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博古和李德把持了中革軍委,以硬碰硬的堡壘戰術給紅軍帶來了沉重的傷亡。

青澀的博古和固執的李德還在拼命排擠毛澤東,夾在中間為難的是周恩來和朱德。周恩來總是處在三人團中1:2的少數派狀態,朱德被逼成為一道道錯誤命令的簽字下達者。



他們都是資深的革命者,有著堅定的組織觀念。但他們又是清醒的領導者,知道孰是孰非。痛苦源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周朱只能委曲求全,相機行事。

紅軍已被逼到懸崖邊上,王稼祥、張聞天、周恩來、朱德、林彪(張一山 飾)、彭德懷等人,在遵義會議上力挺毛澤東上位,中國革命就此迎來了轉機。



這些開國元勳們在亂雲飛渡中顯示了擔當力量和英雄本色。而與他們一路同行的,還有在浴血奮戰中倒下的英烈。

這個名單長而又長,有掩護部隊撤退不幸犧牲的盧德銘,有追擊叛徒被對方掃射身亡的王爾琢,有重傷被俘、堅貞不屈被殺害的游擊隊長毛澤建,有帶著孩子坐牢並英勇就義的楊開慧(張慧雯 飾),有堅持贛南游擊戰掩護戰友犧牲的毛澤覃,有掩護湘鄂贛省委轉移負傷不治的余賁民,還有湘江之戰中完成任務後受傷被俘,扯斷腸自盡的絕命後衛師師長陳樹湘(保劍鋒 飾)......






《浴血榮光》揭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歷史規律,書寫了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的革命苦旅。看劇的過程,打開了金戈鐵馬的功勞簿,入眼了鐵骨錚錚的英雄譜。

歷史是有分量的,英烈是被銘記的,好的電視劇傳之後世。

閩人建奇功,小廠扛大旗

《浴血榮光》在結構上采用了家書敘事,取代了“編年體+旁白”的背景介紹,把宏觀和微觀、高層和基層、史事和細節緊密地串聯起來,使故事詳略得當,渾然一體。

在影像風格上追求油畫影調。贛南和閩西的夜色中,油燈、火把、月光成為主要光源。多年以後,觀眾或許會淡忘故事,但一定能記得那些半明半暗的堅毅面容。

細節是歷史的表情,好的作品會留下名場面。看過《浴血榮光》,觀眾會記住大柏地戰斗中持槍上陣的毛澤東,在中革軍委會議上“強行”朗誦毛澤東詩詞的陳毅,鋸斷毛竹做成扁擔寫上名字的朱德,以及在湘江之戰中同操一架機槍擊落敵機的林家父子...



林育才(孫維民 飾)和陳菊嶺(陶慧敏 飾)是裁縫之家。開始,他們把三個兒子送進紅軍,老林從事情報工作。後來,老林自己也參軍入伍,而婆婆和兒媳同樣投身革命。結尾時,林家四個兒子、兩個兒媳以及老林全部壯烈犧牲,陳菊嶺帶著革命後代大虎、二虎轉移到安全地帶。

林裁縫一家是綜合了閩西多個革命家庭事跡的藝術人物。他們真真切切地彰顯了閩西群眾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同樣體現這種豐功偉績的是掩護先頭部隊和中央過湘江的絕命後衛師。陳樹湘帶領的34師有近6000人,其中大多數是福建的客家子弟。這支隊伍在湘江之戰中幾乎全部陣亡,為三萬戰友脫險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浴血榮光》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龍岩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直屬福建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組織創作生產,與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單位聯合出品,陳力執導,陳力、丁涵、丁旸明編劇。

始建於1958年的福建電影制片廠,在行業內素有“小廠扛大旗”的美譽。近年來出品的佳作,有電影《古田軍號》《守島人》,電視劇《彭德懷元帥》《可愛的中國》等等。

在影視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福建電影制片廠以高度的文化擔當與藝術追求,傾全廠之力,聯合八一電影制片廠等單位共同打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浴血榮光》,交出一份“質量高、傳播廣、收視強”的亮眼答卷,彰顯了國有影視企業的韌性與魄力。

福建人民的歷史功績不會被忘記,福建電影制片廠也將在中國影視產業中持續發光發熱。





來源 | 影視獨舌

讀完點個【在看】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