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特朗普: 特朗普和普京的交易,关中国什么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实际上,这些还都是表象,还有更多的具有实质性的东西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从深层次看,俄乌战争是西方国际关系的一场博弈和游戏,而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西方是如何在玩这场游戏。


如何理解这场国际政治的游戏?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试图从西方的思维架构中来理解这场游戏。也就是说,要从美国欧洲俄罗斯乌克兰的视角来理解这场战争,从这些国家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定位来理解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在理解这些之后,我们才可以知道我们自己所处的位置。我们在这场战争中所处的位置并非仅仅是我们自己所认为的位置,而是这些“其它”国家所认同的位置。

02如何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


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理解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这一基本问题。尽管对国际关系和外交我们有自己的理解,但要理解西方对我们的看法还是要从西方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为起点。

简单地说,理解西方的国际关系和外交实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形式性理论,一种是实质性理论。

▍形式性悖论

形式性理论始于威斯特法伦主权体系(Westphalian sovereignty)。这一体系主要包括三条原则:

1. 每个主权国家对其领土和国内事务拥有主权,排除所有外部势力侵扰;

2. 各国互相承认主权并互不干涉他国内政;

3. 每个国家(无论大小,或强或弱)的主权平等。


这一理论以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命名。欧洲当时主要的几个参战国家,包括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法国、瑞典、荷兰,同意尊重彼此的领土完整。随着欧洲的影响力传遍全球,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原则,特别是主权国家的概念,成为国际法和二战后世界秩序的核心。因此,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一章第二条:本组织系基于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本宪章不得认为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主权国家体系在18世纪进一步发展,在19至20世纪达到巅峰。二战之后,几乎此前被沦落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变成了独立主权国家。

但是,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各区域人道主义灾难频发、恐怖主义盛行、环境问题日益恶化,而联合国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些问题。这些促使人们对近代以来的主权国家产生怀疑,甚至质疑。在前南斯拉夫问题上,西方更是提出了“人权高于主权”的命题,并对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干预。不用说,尽管俄罗斯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有其背后的理由,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而言,也是一个主权国家干预另一个主权国家的行为。事实上,即使在主权国家高涨的时代,这种干预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一个强权对另一个较小国家的干预。


▍实质性理论

这就涉及到实质性国际关系理论。在西方,实质性国际关系理论往往体现为各种形式的现实主义。实质性理论强调的是国际关系和外交的强权政治本质。因为不存在一个高于主权国家之上的“权力体”,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无政府状态。在这个无政府状态下,国际关系犹如“丛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尽管近代以来确立了主权国家的概念,但这一概念并不改变国际关系的现实。

实际上,主权国家之间平等的概念产生于西方,也仅仅只适用于西方国家之间。当这一原则扩散到非西方国家的时候,其原则性越来越淡薄,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就涉及到国际关系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国际政治的单元是什么?是抽象的、没有差异化的主权国家还是基于文明之上的具体的、差异化的国家?

03文明的冲突:宗教与国际政治

历史上,文明之间的冲突,尤其是宗教文明之间的冲突,一直存在着。在近代主权国家崛起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宗教之间的冲突,尤其体现在“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1096-1291)是一系列在天主教教宗的准许下的战争,由西欧的封建领地主和骑士对被他们视为侵略者的伊斯兰政权(地中海东岸)发动持续近200年的战争。之后,欧洲内部在16世纪、17世纪和18世纪初经历了一系列宗教战争。1517年新教的宗教改革开始后,战争扰乱了欧洲天主教国家或基督教世界的宗教和政治秩序。战争不仅体现为宗教冲突,还体现为叛乱、领土扩张和大国冲突。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天主教的法国与新教势力结盟,反对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朝。尽管战争在很大程度上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而结束,但较小的宗教战争一直持续到1710年代,包括不列颠群岛的三王国战争(1639-1651)、萨伏依-瓦尔登斯战争(1655–1690),以及西阿尔卑斯山的托根堡战争(1712)。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18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