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我與“聲名狼藉”的婆婆之間,似乎有些奇妙緣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一般人常有的病恥感,在婆婆那裡是不存在的。她平生快樂之一就是逢人便講自己如何病弱,身體多麼衰朽,多少種疾病纏身,好像健康於她倒是一件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有一年春節陪她走親訪友,她聲若洪鍾地告訴每一家親友她在節前如何病倒,如何被急救車送醫,如何被搶救……聽得自己的兒女面面相覷,哭笑不得,因為那不過是一次普通的感冒,稍作調養也就康復了,被渲染得如此慘重究竟意欲何為啊?難道身強體壯反倒是見不得人的?


兒女說她言語刻薄,從小就被她言語霸凌或者 PUA。小孩子貪圖美食,被說成“好吃就吃個死,不好吃的死不吃”,或者“見到好的恨不能切下腦子灌腔子”;吃多了稍顯圓潤,被諷刺“沒土打不起牆”;同學間互相斗嘴挑不是,她嘲諷“老鴰落在豬身上,就看見別人黑”;女兒抱怨她對兒子的偏心,她理直氣壯回擊說“眼珠子還有倆呢!”(言外之意是兒子只有一個,當然珍貴!);親友們也無人能幸免,誰要是誇自己孩子幾句,她不屑地說“刺蝟還說自己的孩子毛兒光呢”。哈哈哈!

但是,除了懶惰,自私,刻薄,母愛的吝於付出,最令她的子女家人感到難以接受的,是情感上的折磨。


據說,她一生以病痛為由,動輒上演虛弱暈倒的戲碼,纏綿病榻更是家常便飯。逃避母親應該承擔的責任義務不說,還毒化家庭氛圍。在她臥病期間禁止任何娛樂,任何人如果不小心發出說笑之聲,就會招來她的斥責甚至怒罵,言語之惡毒,傷害力之強,令她的兒女在幾十歲的年紀回想起來都面色淒然。而且,據說她的病痛愈是年節愈是沉重,愈是這樣的日子,她愈要向大家展示病魔之強大,絲毫沒有對家人的體諒,對孩子的疼惜,絲毫沒有強打精神支撐“病體”陪伴家人歡度佳節的努力。所以舉國上下闔家團圓的重大節日,籠罩在公婆家裡的往往是難以驅散的陰雲,說是在白色恐怖下的人人自危也不過分。

種種種種,不一而足。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奇妙。我與一生“聲名狼藉”幾無好評的婆婆之間,似乎有些奇妙的緣分。也許我合了她老人家的眼緣,心意,或是氣場,從那日相見,到她病逝離去,二十幾年裡,一個連自己的兒女都抱怨一生沒有付出母愛的人,卻著實對我付出了全部真心,從未讓我體會過一絲惡意。我從她那裡感受的是她不曾給過自己兒女的真情和關愛,她對我的恩情我永遠感懷難忘!




▲ 婆婆和外孫

婆婆她老人家對我的愛,沒有經過逐漸熟悉了解,情感不斷增進深化的過程。她的關愛從一開始就是毫不猶疑,直白鮮明的。我們有幸成為婆媳之初,我就能強烈地感覺到。比如:


第一次陪她回鄉探親,在山路中停車休息,我被初春盛開的黃色蒲公英吸引。一生不愛脂粉花草的婆婆,竟然躬身爬上路旁的小土坡,為我摘回來一把小花。那一天,她老人家眼神中對我的愛憐和鼓勵,臉上開懷純真的笑意,我接過花來的驚喜和惶恐,今天還歷歷在目;

我初入職場參加義務獻血,她和公公竟然幾次換乘公交,到我們的住處探望和小住。其實 20 幾歲的年輕人氣血旺盛,用不到什麼調理,但婆婆還是不辭辛苦地煮過湯水。據先生的姐姐說,自己學生時代生理期劇痛,婆婆連一碗紅糖水都沒有給她煮過。畢竟婆婆一生自認身體更糟,更應得到照料,兒女們為她端茶倒水噓寒問暖才是日常。兩相對比,姐姐一定難免有心下黯然的瞬間吧。而我,除了感動,還愧疚地生出了鳩占鵲巢的感覺。

這些,都發生在我 20 出頭的年紀,是在我還沒有打破對一個新家庭的陌生感,在我對一個並非自己親生母親的人還很羞於稱呼“媽媽”的時節。可是,她老人家的青眼有加,她對我的看重,偏愛和願意為我盡一切努力的心意,全都直截了當毫不掩飾地給到了我面前。

所以,我一直相信,她對我的愛,應該是發自肺腑的吧!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