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我與“聲名狼藉”的婆婆之間,似乎有些奇妙緣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二十幾年的相處之後,如今,過了天命之年的我想說:婆婆她老人家是有很多缺點和不足,有些甚至是陋習,讓人難以接受,年輕時帶給家人情感上的傷害大概也不能輕易否認。但是在我眼裡,她也是有著不容置疑的優點甚至是美德的人。正是這些水乳交融的優缺點使她成為一個個性鮮明的人,一個令人難忘的人。


婆婆為人,最令我感懷的是,對於人間大義,她是堅決恪守,毫不含糊的。

比如,對於子女,在那個物質貧瘠而且普遍對子女放養的年代,以她自身的文化素養,還談不上深切的教育。但是尊師重教,督促子女努力求學上進,爭取優異的成績,還是不曾放松過的。如今,三個兒女為人正直,淳樸厚道,事業有成,婆婆和公公的言傳身教還是功不可沒的;


再比如,孝悌之義,婆婆是嚴格踐行的。她做為家庭的長女,一直盡全力贍養農村的父母,自己的老母 90 幾歲還在自己家中養老。對於一眾弟妹,她和公公一生接濟幫扶,在他們求學,成家,立業,甚至退休養老時都有物質和精神支持。雖然她不曾和自己的公婆共同生活過,但是也盡到了做為兒媳的義務,即使在生活最困頓時,也會按時送去贍養費,甚至會督促公公不忘親恩,及時盡孝。親友無論對她幾多差評,卻從沒有人對此有過微詞。

還有,婆婆她老人家有毫不含糊的善惡標准和是非判斷。

比如,她對外孫之一的遺言是“別欺負你媳婦”。其實這個外孫從未有霸凌或者家暴記錄,只是從小生性淘皮,頑劣一些。但是這簡單的一句叮囑,體現了她樸實無華的是非觀念,以及對女性生而艱辛的體恤;


親友中的某幾人,從小不學無術,好高騖遠,成年後依舊眼高手低,誇誇其談。親友聚會,也是這幾人最是大呼小叫,儼然全場的焦點,世界的中心。她對這些人等從來都不待見,聚會中也不做熱絡狀,絕不親密攀談。我發現,這些人越是把房間吵得地動山搖,婆婆越是眼帶茫然神游遠方。每每曲終人散各自離去後,她會對那幾人落座的地方翻一個大大的白眼,充滿不屑而又短促有力地說上一句“真讓我心忙!”。至此,算是再一次給那幾人做個結論,她老人家的是非愛憎也不言自明了。

婆婆沒有受過很高的文化教育,但是她一生平等待人,從沒有拜高踩低,甚至還會主動出手救助身處危難的人。對她的評價盡管負面居多,但是從來不會出現“刁蠻無理”,“見利忘義”,“恃強凌弱”,“勢利小人”這一類的語匯。她甚至極為恪守老禮,對於家族事務,親友相交,從來都講究禮尚往來,並且禮數周全,絕不怠慢,堪稱楷模。


猶記得,30 年前,我的妹妹即將赴德留學。她和公公親自在酒店設宴為她餞行,還送給她一條項鏈表示激勵和祝福。婆婆送的,並不是什麼時下流行的新潮西式項鏈,而是傳統花絲鑲嵌技法打造的金項鏈。一來這是她和公公一生從事的行當,對他們是一種職業情懷,二來也是讓妹妹戴著祖國的工藝奔赴未來,讓她更有歸屬感;

也是在那些年,我請 80 歲的姥姥來京小住,婆婆聽聞後堅決要在家中設宴款待。她不辭辛勞,提前數日張羅采購,制定菜譜。開席之前,為了不讓老人感覺無聊,平日那麼“怠惰慵懶”的婆婆竟然主動要給姥姥做向導,興致勃勃地陪她到附近的公園散步,和她親切攀談。最出人意料的是,臨行前還要按照老禮送給姥姥老式手鐲一只,說這是她做為晚輩必須送上的見面禮。要知道,那時婆婆也是年近 70 的老人家了。姥姥又喜又驚,覺得受之有愧,但任是怎樣推辭都不得;

至於和我的父母以及其他幾對兒女親家,多年相見相交,婆婆更是每每滿目含笑,親切有加,相談甚歡。她也因此直到去世都得到我父母的尊重,他們尊稱她為“大嫂”,他們也一直思念離去的大嫂。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