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以前的人,如何打工?"如此打工30年"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為啥現在的年輕人不願意進工廠了?”


在如今圍繞“打工”的輿論場上,這個追問隔三差五就會引起一波討論。年輕人寧願送外賣、送快遞,也不願意下車間,正在成為傳統制造業的困境。也許問題的答案未必在經濟發展的“虹吸效應”中,也不在對“這代年輕人”的拆解中。在這些解答之前,還有一些無法繞開的問題,以前的“進工廠”“下車間”究竟是什麼樣的?它曾經許諾給那一代打工者的“希望”是什麼?以及那個“希望”是已經不存在了,還是對更年輕的打工人不再有吸引力了?

多年來一直在拍攝打工生活的占有兵也注意到了這個差異。他1995年到廣東,先後在工廠、酒店做過保安、行政管理等工作。2006年起,他開始用相機記錄工廠打工人的生存實況,截至目前,已累計拍攝150多萬張照片。他從中選擇了127張,寫下照片背後的故事,於是有了《如此打工30年》這本書。


透過這些真實記錄的照片,我們能夠看到那個年代打工人的日常生活,消失的BB機、工牌和打卡表一定會在第一時間激起同代人的共鳴,而那些物件早已在短短幾年間完全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一同淡去的還有那時人們臉上的表情,那種氤氳在工廠上空的霧蒙蒙的憧憬與想象。八月,我們在北京見到了這些照片的拍攝者占有兵。

以下圖片均來自《如此打工30年》。






《如此打工30年》

作者:占有兵


版本:東方出版社|真故 2025年7月

八月上旬,占有兵從廣東東莞的長安鎮北上,來北京密集參加新書的幾場活動。他比幾十年前在工廠做保安時更“忙”了,手頭同時在寫三本書,還在不斷拍新的照片,搜集各種當年的實物,據說在東莞的出租屋已經有一個6噸的庫藏。

那天采訪時,他匆匆從室外走進來,脖子上掛著相機,鏡頭蓋還沒合上,手裡還拎著一個鼓囊囊的大袋子。落座後,他熟練地掏出一個錄音設備放在桌上,說“要記錄錄留存”,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設備之專業也讓人一時恍惚這桌前的人物關系。交談之中,占有兵是少有的那種不怎麼需要提問的被采訪者,他可以從一張照片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很多彼此串聯的故事,還會不斷在不同的照片之間來回跳躍;講到興頭上,他俯身從腳邊的那個“神秘”的大袋子裡掏出一個個卷軸,展開後是各個主題之下相關照片的整理合輯。這些卷軸有著各自的編號,打開後還會有一整面的主題闡釋,任誰都能看得出這背後所下的功夫。

是的,也許你也感受到了。那次采訪中,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有一種撲面而來的表達“急迫感”。這很難不激起一種與這次的采訪主題也許不太相關的好奇:他的這種“急迫感”究竟是從哪兒來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4...9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