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央视剧也犯这错误?《我们的河山》片尾《新沂蒙小调》,一言难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那么有没有它所说的《新沂蒙小调》这首歌呢?答案是有的!可它的歌词是:“天是那水样的清,水是那天样的蓝……”和《沂蒙山小调》完全不挨着!




到这里,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电视剧用的是《沂蒙山小调》,把名写成了《新沂蒙小调》!


光是这些其实就很不应该了,毕竟是在央视热播的剧,还是得要严谨!

然而如果只是这些问题,还可以说周志勇老师重新编了一下曲,现在唱法和以前不一样了,为了以前的版本区分开,叫它《新沂蒙小调》没毛病。就像以前叫《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重新改编一下,就可以叫《知否知否》了,没有任何问题!

但下面的情况,就很难解释了!

在《我们的河山》片尾中,写着这首歌的作词是“佚名”!




“佚名”的意思就是说,传播的时候,把作者名字传丢了,不知道是谁写的词了,就像《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等一样。

可《沂蒙山小调》可不是这样,它的传承脉络可是清清楚楚的!


最早在1940年的时候,经过阮若珊和李林共同作词、李林作曲的《反对黄沙会》在沂蒙山诞生,作为抗战时期的宣传歌,一直被流传到了1953年。



在那个时候,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认为,新中国已经成立,原先的词已经不合时宜了,于是就由李锐云、李广宗、王印泉三位,重新填了词,并删掉了原有的后半段内容,才有了现在大家常听的《沂蒙山小调》。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9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