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浴血荣光》评论 | 王若伊:主旋律影视、地域文化与当代青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主旋律影视、地域文化与当代青年

王若伊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龙岩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龙岩学院副教授



闽西红色文艺创作与传播是我这些年关注的焦点。在我看来,主旋律影视创作与弘扬地域文化、当代青年思想成长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涌现的优秀主旋律影视作品,如“红色三绝”系列电视剧(《绝命后卫师》《绝密使命》《绝境铸剑》)等相继登陆央视黄金档,屡创收视佳绩,赢得广泛赞誉。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隆重登上荧屏,其以宏大的叙事、细腻的刻画,讲述1927年至1935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组建人民军队,经历艰难险阻最终开创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征程。

观剧过程中,当我看到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入闽,在四都歼灭匪军两千余人,长岭寨一战击毙敌首郭凤鸣,取得了入闽第一仗胜利,继而乘胜进占长汀城,设计制作了红军史上第一套统一制式军装时,作为一名闽西人,骄傲与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今年四月,我有幸参与创排的龙岩学院原创大型舞台剧《红色的孩子》首次公演,第一幕话剧《军装记》也正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艺术再现。在一年多的创作、排练与演出中,参演和观剧的学生们对党和红军在闽西大地书写的这段峥嵘岁月,有了更深切的体认——革命先辈的无私无畏,军民之间的鱼水情深,在戏剧舞台的光影、调度和演员的真挚表达之间,变得可触可感、可信可敬。这令我进一步确信:主旋律文艺创作是传承地域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效载体,更是引领新时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力量。

做强?地域文化传播

应与主旋律创作同心共振

《浴血荣光》的剧组在龙岩多处拍摄取景,浓墨重彩展现了闽西革命历史。荧屏上,长汀客家山寨丁屋岭、汀江上游古码头曲凹哩、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等故土风物,令闽西地区的观众倍感亲切。悬挂着芋子饺招牌的街边店面,穿戴着传统服饰冬头帕与凉帽的女性身影,瞬间触动着客家人民的文化基因。随着剧情的展开,上杭蛟洋、永定、武平等闽西的地名如同珠玉落盘响在耳畔;邓子恢、林心尧、张鼎丞、傅连暲、傅柏翠等闽西儿女耳熟能详的革命先驱形象次第登场,借助光影的力量,该剧让广大观众得以穿越时空回望那段历史烽烟,一同为先烈们敬上一枚心香。

我们还可注意到,该剧中一系列妇女群像的塑造可圈可点。她们个性鲜明,有的泼辣直爽,有的温婉聪慧;她们能文能武,读得了书报,使得了双枪。人物形象立得起来,故事才站得住脚。十六岁英勇就义的李爱莲、毛泽东堂妹毛泽建、毛泽东妻子杨开慧,长汀的林裁缝妻子陈菊岭和儿媳赖文英、赖兰英,还有贺子珍、伍若兰、康克清、能编善唱红色山歌的“八妹”张锦辉……这些女性形象,有许多来自于闽粤赣客家地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29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