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肯德基: 肯德基"殯葬風"廣告被嘲 市場部天塌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邁入陰歷七月,這屆迷信玄學的年輕人已經開始連夜惡補中元節擋煞祈運攻略,從朱砂手鏈到桃木掛件,主打一個“機會是留給有准備的人”。


萬萬沒想到,在全民“避鬼” 的氛圍裡,肯德基卻反其道而行,搖身一變推出 “陰間風味” 限定營銷,讓網友徹底不淡定了。

1


最近,有網友在路過某裝修中的肯德基門店時被嚇了一跳:

原本應該掛著紅白配色上校頭像的圍擋,居然變成了一塊巨大的白布,上面印著黑白色的肯德基標志和上校爺爺頭像,活脫脫像靈堂布置現場。



圖源:小紅書@長安食光

這組“殯葬風” 圍擋在社交媒體上炸開了鍋,瞬間引發全民玩梗狂歡。

在我們的文化語境裡,白布黑字的組合多少帶著喪葬儀式的禁忌聯想,尤其在中元節臨近的敏感時期,這種視覺沖擊更顯突兀。

有網友調侃:“晚上路過還以為哪家在辦喪事,走近一看居然是肯德基!”





更有腦洞大開的評論者開啟賽博哭墳模式:

“聽說裡面死了十幾只雞,節哀!而且還是被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的,可以說恐怖至極!”





冷知識愛好者們很快挖出猛料:肯德基創始人山德士上校早在 1980 年就已去世,享年 90 歲。

於是“紀念創始人逝世 100 周年” 的段子應運而生。





有人懷疑是麥當勞動的手,品牌商戰已經進化到這個地步了。





甚至有網友一本正經地分析:“有沒有可能是為了悼念英勇就義的雞,畢竟它們為填飽人類肚子做出了偉大犧牲?”





這種黑色幽默迅速發酵,不少吃貨開始用手機給炸雞“降半屏默哀”,自嘲 “我的嘴真該死啊”。



玩笑歸玩笑,也有網友嚴肅指出:“肯德基來華這麼多年,怎麼還不懂本土風俗文化?”





雖然比不上在清真飯店談論豬肉的嚴重程度,但這種視覺冒犯確實會讓路人感到不適。

伴隨著輿論發酵,肯德基很快悄悄更換了“彩色版” 圍擋海報,還是熟悉的紅白配色,還是熟悉的上校微笑。



圖源:小紅書用戶@momo

那麼真相很有可能只有一個——黑白色圍擋打印更便宜,這下真?降本增笑了!





這場無心之失意外讓肯德基“殯葬風” 圍擋狠狠出圈,雖然品牌方快速糾錯,但這次充滿話題性的小插曲,也讓肯德基的陰間風味出圈了。

2

事實上,這次圍擋事件能激發如此多自來水二創,離不開肯德基長期以來對用戶的“暗黑心智滲透”。

這個快餐巨頭的營銷風格,簡直比瘋狂星期四的段子還瘋。

全球刮起 AI 熱潮時,肯德基聯合 Leo Burnett agency 推出了 “fiiiiiinger” 系列廣告,刻意放大 AI 生成圖像的 “多指缺陷” 來襯托雞塊美味。

campaign 鼓勵用戶用 Meta 的 AI 生成器創作六指手抓炸雞的圖片,還聲稱 “只有肯德基能讓六七根手指的存在合理 —— 方便吃雞塊”。



圖源:肯德基

只不過這種“劍走偏鋒” 的創意沒能達到預期,扭曲的多指圖像引發部分人生理不適,評論區滿是 “建議別發了” 的調侃,肯德基 AI 廣告妥妥的翻車了。


更令人迷惑的暗黑操作來自加拿大(专题)市場。由於老式薯條常年被吐槽“soggy 難吃”,肯德基加拿大分公司索性為舊薯條舉辦了一場正式葬禮:

定制靈車在多倫多街頭游行,牧師在直播儀式上念悼詞,還當眾宣讀網友差評:“我曾看到海鷗吃 KFC 薯條時都在幹嘔”。



圖源:微博

這場荒誕又搞笑的營銷,把“產品升級” 玩成了全網圍觀的熱鬧事,送走舊薯條後立刻官宣新品,熱度無縫銜接,不得不說 “會玩”。

當《魷魚游戲》把童年游戲變成“奪命回憶” 後,肯德基迅速與《魷魚游戲 2》推出聯名活動,讓不少人看到聯動海報就想起 “被木偶娃娃支配的恐懼”,太陰間但想試試。





圖源:小紅書網友

而最驚悚的當屬其“信仰系列” 廣告:畫面中肯德基信徒被儀式性投入肉汁湖,瞬間變成酥脆炸雞 ——





圖源:廣告視頻截圖

這組 “人變炸雞” 的鏡頭殺傷力堪比恐怖片,不少觀眾表示 “看完 san 值狂掉”。






對於這些“陰間畫風” 的爭議,肯德基向來不做正面回應,甚至偶爾主動玩梗。

這種“越罵越火” 的營銷邏輯確實帶來了流量,卻也讓品牌形象逐漸與 “驚悚”“怪異” 掛鉤。

當消費者習慣了肯德基的暗黑操作,看到黑白圍擋時自然會腦補出更多離奇劇情,也讓“瘋四文學” 之外,又多了個關於肯德基的玄學玩梗陣地。

3



無獨有偶,在肯德基“殯葬風” 圍擋引發熱議的同時,喜茶也意外卷入了一場 “陰間聯想” 的討論中。

品牌推出的新品“鹹酪泰奶冰”,用了一組飽和度高的熱帶情緒色塊做包裝設計。



本想傳遞東南亞的地域風情,卻被廣東網友一眼看出 “眼熟”——

“這不就是咱們祭祀用的金銀紙錢配色嗎?”



圖源:小紅書網友

恰逢中元節前夕,這個巧合瞬間點燃了網友的玩梗熱情,“這波是讓太奶也喝上泰奶了”。





有趣的是,面對這些調侃,喜茶並未對包裝做任何調整。

畢竟熱帶風情的色塊本無特殊寓意,只是恰好與廣東地區祭祀用品的視覺元素撞了車,品牌方選擇 “不解釋、不改動”,反而讓這場討論更自然地發酵下去。



這兩場意外的“畫風爭議”,雖然起因不同,卻走出了相似的熱度曲線。

沒有刻意策劃的熱搜,全靠網友的自發吐槽、二次創作撐起話題。

無論是肯德基的白布圍擋,還是喜茶的“紙錢包裝”,都在短時間內成為社交媒體上的 “流量黑馬”。

有人曬圖調侃,有人分析創意,有人甚至因為好奇“到底多像” 特意去買產品打卡,不知不覺間,品牌和新品都獲得了遠超預期的曝光。



圖源:埃及黑白配色肯德基

這種並非刻意設計的“爭議性關注”,恰好詮釋了當下營銷圈裡 “黑紅也是紅” 的邏輯:

比起花大價錢投流卻沒人互動的“冷啟動”,一場能讓網友主動參與的玩梗討論,反而更能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肯德基換不換圍擋、喜茶調不調包裝,其實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大家願意為這些小事花時間調侃、分享,而這種 “願意聊” 的心態,正是品牌最想獲得的傳播效果。

當然,品牌在玩創意、做設計時,難免會遇到與本土文化習俗“撞車” 的情況。這種撞車未必是“失誤”,更多是不同地域、不同認知下的趣味巧合。

而如何在這種巧合引發的討論中,既不顯得敷衍,又不讓消費者真的感到不適,或許是品牌需要琢磨的小細節。

畢竟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抽象群,能引起創意互動玩梗,側面也印證了營銷的成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