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童年创伤: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痛苦的关系模式?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陷入相似的痛苦关系中?明明知道对方不好,却无法离开?这可能不是你的错,而是童年留下的隐形创伤在作祟。


## 引言:痛苦的轮回

生活中有一个残酷的悖论:那些在童年经历过严酷、缺乏关爱的人,往往在成年后会不自觉地重复这种痛苦的模式。他们就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牵引着,一次又一次地走向那些会伤害自己的人和关系。


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心理学上一个深刻的现象—— 创伤性重复 。

## 第一部分:童年的生存法则

### 无力的孩子,被迫的适应

让我们先理解一个基本事实:孩子天生就是无力的。他们无法逃跑,无法反抗,甚至无法清晰地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面对糟糕的环境,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适应。

想象一个6岁的小女孩,每天面对父亲的怒吼和母亲的冷漠。她不能选择离开,不能反击,甚至不能抱怨。她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学会忍受,学会不去注意事情有多糟糕。

这种适应能力其实是一种了不起的生存技能。孩子们会发展出一套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

- 情感麻木 :"反正爸爸总是这样,习惯就好了"

- 注意力转移 :"虽然家里很吵,但电视节目很有趣"

- 自我责备 :"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所以他们才生气"

- 过度宽容 :"妈妈只是工作太累了,她其实很爱我"

### 扭曲的认知:都是我的错

最令人心痛的是,受到虐待的孩子往往会对伤害他们的人表现出强迫性的宽容。他们会本能地为父母的行为寻找合理的解释,因为承认"父母就是坏人"对一个孩子来说太过可怕。

相比之下,相信"是我不够好,所以才被这样对待"反而更容易接受。这种扭曲的认知虽然痛苦,但至少给了孩子一种控制感——如果是我的问题,那我就有可能改变现状。

## 第二部分:成年后的代价

### 失去的辨别能力

童年的这种适应策略虽然帮助孩子度过了艰难时期,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失去了辨别什么对自己好、什么对自己坏的能力。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让那些用来抵御攻击的"心理肌肉"萎缩。就像长期不运动的人会失去肌肉力量一样,长期无法反抗的孩子会失去保护自己的本能。


### 成人关系中的盲点

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开始建立亲密关系时,童年的模式就会重现:

案例分析:小雨的故事

小雨今年28岁,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她的男友经常对她大吼大叫,从不记得她的生日,总是把朋友聚会放在和她的约会之前。朋友们都劝她分手,但小雨总是为男友辩护:

- "他工作压力很大,所以脾气不好"

- "他其实很爱我,只是不善于表达"


- "他童年也很痛苦,我应该理解他"

小雨看不到的是,她正在重复童年时期的模式——为了维持关系,不断地忍受和合理化对方的恶劣行为。

### 看不见的伤害

在这种关系中,我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被伤害,因为:

1. 习惯性忽视 :就像童年时一样,我们学会了不去注意痛苦

2. 过度解释 :为对方的每一个恶劣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

3. 自我怀疑 :"也许是我太敏感了"、"也许我要求太高了"

4. 恐惧孤独 :宁愿忍受糟糕的关系,也不愿意面对独处

## 第三部分:觉醒的开始

### 跳出当局者迷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第一步是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处境。一个有效的方法是:

"朋友视角法" :想象如果你最好的朋友处在你现在的处境中,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往往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那些我们为自己找的借口,在朋友身上就显得那么荒谬。
1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