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裡斯本丸幸存者回憶:1942年秋天震驚世界的海難營救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鳳凰衛視報道,2005年,鳳凰衛視攝制組遠赴美國英國日本及東極島等地,制作了紀錄片《沉沒的秋日——裡斯本丸余生記》。20年後,裡斯本丸的故事從鮮為人知到逐漸為人所知。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讓我們再次重溫1942年秋天那段驚心動魄的往事。




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同日,日軍越過深圳河入侵香港。12月25日聖誕節這天,港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香港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據時期。



日軍占領香港後犯下各種暴行,4000多個平民被屠殺,一萬多名士兵變成戰俘。

裡斯本丸號的幸存者查爾斯·佐敦回憶道:“我們這些人,被營養不良,痢疾,腹瀉和肺炎所折磨,每天要死掉十個人。”



1942年夏天,日本政府決定輸送戰俘到日本去做苦力。裡斯本丸號作為一條跑了20年遠洋航線的貨船接下了這一任務。9月27日,香港深水埗战俘营整装待发,船长经啼煰带着77名船員,准備將1676噸貨物、778個日本軍人和1816名英國戰俘,送往日本





美軍發射魚雷,擊中裡斯本丸號

在秋日中,裡斯本丸號離開香港駛向日本,戰俘們分別被關押在三個艙內。

“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擠在艙裡,什麼都不能做。只能說話,爭取躺下或睡覺。我記得我們上甲板一次只能待15到20分鍾。”

——裡斯本丸事件幸存者傑克·愛丁柏。



10月1日凌晨,美國潛艇鱸魚號正奉命在中國東海巡邏,發現了時速9海裡的裡斯本丸號。由於日軍違反《日內瓦公約》,裡斯本丸上沒有任何表明載有戰俘的標記。鱸魚號不知道盟軍戰友的存在,只希望盡快鏟除這艘敵船。



美國鱸魚號潛艇)

10月2日清晨,鱸魚號突然發現,裡斯本丸號左轉了50度。這有可能使潛艇失去攻擊角度,魚雷發射官決定立即發射。第四枚魚雷命中了引擎室,海水開始湧入,裡斯本丸號的喪鍾已經敲響。



裡斯本丸號沉沒,戰俘奮力求生

上海趕來的日本軍艦開始迅速轉移裡斯本丸上的日本軍人和重要貨物,關在艙底的戰俘們卻無人問津。晚上9點,三個關押艙都被木條封死,並綁上防水布。1816名英國戰俘頓時陷入一片黑暗。

日本人下來看了看,發現進水太多,然後他們拿了三根蠟燭和四個手動水泵,翻譯說,你們要是想活命,就要泵水。”

——裡斯本丸事件幸存者傑克·愛丁柏

整整24小時,戰俘們沒有任何食物和水。有的人在抽水的時候昏倒,甚至有兩三個人在抽水的時候去世。情急之中,有人用刀割開了艙門口封上的帆布,打開了木板。率先突破艙門的英軍戰俘立刻遭到日軍槍擊。但是越來越多人從艙口湧出,幾個日軍守衛難以阻止。激戰中,裡斯本丸突然劇烈地向下一沉,斜插在海水裡,馬上就要沉沒了。






此時,三號艙通往艙口的木梯突然斷裂,還在艙底的400多人徹底失去了求生的希望。其他逃出生天的大約1200名英軍戰俘全部落入海中。而一旁的日本戰艦對准水中的戰俘開槍掃射。

“炮手查裡斯是我的好友,他游到了一艘日本巡邏艇旁邊。日本人見了假裝要救他,把他拉了上來。當他的頭上到了甲板邊沿時,他們就狠狠地用腳踢他的頭,把他踢進海裡。我見狀立即轉身游去,他們就向我開了多槍,幸好一槍也沒打中。他們就這樣朝水裡的戰俘開槍,而且持續了好長時間亂槍掃射。”

——裡斯本丸事件幸存者 傑克·愛丁柏

在絕望中,戰俘們能做的只有全速向岸邊游去,那是他們僅存的一線生機。

東極島漁民出手相救

1.4平方公裡的青浜島,63年前只有幾百個住草房,吃番薯的居民。1942年10月2日這天早上,幾乎全村人都看到了即將沉沒的裡斯本丸。



“當時的風浪比今天再大一點點。貨輪沉沒後東西都漂出來了,當時漂到這邊,大家都去撈,很多人都跑到南澳這邊撿。有人就搖著船出去了。搖出去一看,好像有人呢,就看到人了。”


——青浜島漁民陳永華



海裡有人的消息很快傳遍了青浜島和廟子湖島,漁民們幾乎全部出動,劃著小船出海救人。青浜島出動漁船30艘,救助44船次,廟子湖島出動漁船16艘,救助21船次,在東極海面展開了一場大營救。





日軍也因為目擊者的出現停下了槍擊,開始營救和照顧戰俘。最終,日本軍艦帶著500多名戰俘漸漸遠去,中國漁民則一共救起384人,並帶他們走進了東極島的漁村。

漁民們盡力照顧死裡逃生的英國軍人,給他們提供食宿和衣物。由於村裡住房條件有限,青浜島上的一部分英軍戰俘被轉移到天後宮。在異國他鄉的這個小廟裡,東方的神明默默地護佑著一群疲憊的英國年輕人,盡管這是日本軍艦到來之前的片刻寧靜。



1942年10月3號上午,5艘日本軍艦包圍了東極島。大約200名日軍登島,開始挨家挨戶搜查,但最後只帶走了381個被救助的英軍戰俘。剩下的3個英國人則在地方頭面人物唐如良的安排下,偷偷藏在一個隱蔽的海邊岩石堆——小頑洞,躲過了一劫。

幾天之後,3人被抗日游擊大隊的第四大隊副隊長繆凱運秘密護送出島,一路輾轉來到陪都重慶。最後他們經由外交部轉交英方,安然回國。



(照片第一排從左往右數,分別是英國商人伊文斯,副大隊長繆凱運,英國駐香港總督府高級職員詹姆斯頓,大隊長王繼能,和英國皇家海軍印度特遣艦隊中尉法倫斯)

63年後在東極島重逢

2005年,時年85歲的查爾斯·佐敦從英國遠道而來,在東極島與曾經救助過裡斯本丸的漁民們重逢。查爾斯·佐敦和漁民吳蘭芳都說,他們不會忘記彼此。



在裡斯本丸沉沒的地方,查爾斯·佐敦將一朵紅色的玫瑰拋向大海。他要告慰長眠在這裡的戰友們,戰爭已經過去。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