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下令"拆除" 白宮前地標結束44年歷史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白宮前掛滿反戰標語的帳篷,不只是華府示威的慣常背景,更是白宮前的地標。日前右翼記者向川普反應,這對訪客來說是“礙眼之物”後,川普下令立刻拆除。警方今天凌晨執行完畢,讓44年的和平守夜行動陣地走入歷史。


美國總統川普已承諾要清除全華府的游民營地,借此在美國建國250周年前“重整市容”。近幾周來,游民面臨大批警察與國民兵的壓力,因在戶外過夜而遭到拘留。

多年來持續駐守帳篷的志工麥拉庫-貝約(Philipos Melaku-Bello)今天對美聯社表示,官員將這個紀念性行動地點誤稱為“營地”,以此為拆除的理由。“營地與守夜行動的差別在於,營地是游民居住的地方。而你可以看到,我沒有床。我有的是標語,而這受憲法第一修正案的言論自由與表達自由所保障”。他認為這已侵害民權,已與律師聯系。


白宮向美聯社證實了拆除行動,並稱這項守夜活動對造訪白宮及周邊地區的人“構成危險”。

拆除行動是川普政府自上個月開始在華府接管警務後所推動的系列措施之一。白宮為此辯護,表示這是執行川普有關“美化華府”的行政命令所必需。

和平守夜最初由社運人士和平倡議人士的湯瑪斯(William Thomas)1981年發起,訴求核裁軍與結束全球沖突。一般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持續最久的反戰抗議行動。

湯瑪斯2009年過世後,其他人如麥拉庫-貝約便接力輪守,顧著那頂小帳篷與“活在核彈下,就死於核彈下”的布條,全天候堅守,以避免遭政府拆除。


這個臨時帳棚成為華府觀光導覽經常停留的一站,也是當地大學課堂討論的主題。他們還曾客串導演麥克摩爾(Michael Moore)2004年政治紀錄片“華氏911”(Fahrenheit 9/11),並成為2011年長篇紀錄片“賓夕法尼亞大道哲人”(The Oracles of Pennsylvania Avenue,暫譯)主角。




這個規模雖小但延續多年的抗議行動上周引起川普注意。當時保守派媒體“真美國之聲”(Real America’s Voice)記者葛倫(Brian Glenn)對川普表示,帳篷對前來白宮的訪客而言,是一種“礙眼之物”(eyesore)。

葛倫說:“就在白宮外,有一頂藍色帳篷,原本設置為反核武的抗議帳篷。但它某種程度上已經轉變成反美、有時甚至『反川普』的象征。”

川普說,他之前不知道帳篷的存在,並告訴幕僚把它拆了,馬上拆。

麥拉庫-貝約表示,葛倫對川普傳遞錯誤資訊,聲稱帳篷有老鼠,甚至“可能是國安風險”,因為人們可以在裡面藏武器。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9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