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乡愁、生意与踩雷:在海外购地种田的中国人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 土地开荒始于2024年8月,沈禾的丈夫负责1400平方米的车库修建,她则承担外围园林景观建设。(受访者供图)

尽管交易流程简单,但对沈禾而言,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十余年,从加利福尼亚州到华盛顿州,她找地的脚步遍布美国西海岸。


北欧的土地权属复杂,国家土地与私人土地交错,尤其私人森林众多。“带人进入私人土地进行商业活动其实是违法的。”张韵解释,“购置私人土地用于合规的商业开发,是保障业务顺畅的基础。”

“换算下来,一平米一杯奶茶的钱。” 张峰梅看中的是火山地貌形成的稀缺性,“地买一块少一块,且为永久产权。随便造个啥,总比在城里卷房贷强。”

“土地里的坑太多了,一桩桩汇总起来,足够写本书了。”

9月,范继军变得更加忙碌。晨雾还未散尽,他已穿梭在连片的农场

十个大棚的豇豆和辣椒,已进入持续的采摘旺季。莴笋育苗已提上日程,他还要着手蒜苗和芹菜种植。

范继军经营的北海农场,位于日本栃木县,自产蔬菜年销售额约1亿日元。加上从其他农户处收购并代销的产品,总销售额达5亿日元。

大洋彼岸的美国西雅图,沈禾正加紧在新购置的农庄上盖车库、修菜地。她要赶在10月雨季来临之前,将房子的地基打好,再回杭州过一个属于江南的秋天。

忙碌开发庄园的空隙,沈禾常喜欢静静地凝视远方的群山。“一个人的庄园,喜悦在低头与抬头之间。”


远在芬兰的张韵,过去三个月都忙于土地的竞标和接受国防部审查。庆幸的是,整个购地过程有惊无险。8月,她在公证人见证下,完成最后的签约,拿下芬兰北部5万平方米的土地。

对土地的渴望,仿佛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三个人相隔万里,却共同在异国他乡,打造属于自己的土地梦。

海外置地的主力军,并非单纯的富豪阶层。全球最大的中文海外房源门户网站“居外网”首席运营官苏琼(Sue Jong)曾分析,大多数中国买家以中产至中上阶层为主,“他们寻求的是稳健的海外投资,可能正计划移民或为子女海外教育做准备。”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5名海外土地经营者,均具有高等教育背景。他们虽持有中国国籍,却普遍在当地生活十年以上,且已组建稳定的家庭。海外土地的永久产权,是吸引他们置地的关键因素。


异国土壤里长出的,不只蔬菜、生意和田园梦,还有经营中的艰辛与风险。

在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日益紧张的当下,中国人的跨国购地梦,更是一场涉及身份审查、国家安全考量与国际关系变化的复杂博弈。

1

乡愁做成生意

出东京往北,沿着东北高速驱车一个半小时,便是范继军的“北海农场”——五万平方米土地上,八十多个灰色和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排列,大的足有一千平米,小的在三百平米左右。

栃木县地处关东平原北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农业发达,其中草莓和韭菜产量多年居日本第一。

更让范继军心动的,是栃木县优越的区位条件。“栃木县是东京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做农业,最大的市场就是东京。”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7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