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鄉愁、生意與踩雷:在海外購地種田的中國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范繼軍老家山東萊蕪。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是當地少有的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國企工作。1998年,他遠赴日本,投身軟件工程行業,四年後自主創業,創辦IT公司。




范繼軍的農場規模已擴大到三倍多,增加至5萬平方米,經營品類也從最初的香菇拓展至蔬菜、瓜果、畜禽等三十多種。受訪者供圖


在日華僑已逾百萬,但中國人習以為常的蔬菜,在日本卻不可得。東京超市裡,卷心菜、白菜、蘑菇等本地蔬菜整齊排列,缺席的卻是他記憶中熟悉的味道——香菜、茼蒿、萵筍……

與此同時,日本農業從業者不斷老齡化、後繼者不足,大量農田被閒置或廢棄。公開報道顯示,2016年,日本共計有410萬公頃土地無人認領,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11%。

“如果去種蔬菜賣給國人,不僅能讓他們吃上熟悉的味道,肯定也有很好的市場。”敏銳的范繼軍從中窺出商機。

范繼軍真正“下田務農”始於2016年。彼時,國內的一個朋友想在日本種植香菇,希望找人合作。兩個人一合計,便在栃木县租下1.5萬平方米土地。

將近十年發展,農場規模已擴大到三倍多,增加至5萬平方米,經營品類也從最初的香菇拓展至蔬菜、瓜果、畜禽等三十多種。

對熟悉味道的追尋,也在太平洋彼岸的華盛頓州生根。

沈禾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畢業於原浙江農業大學園藝系,主攻無土栽培。“說白了就是種蔬菜的。”退休後移居美國,她才重新找回與土地的連接。

美國人習慣在後院種花,中國人看到地就想種菜。”沈禾笑著說。


這種執念背後,是味蕾深處的鄉愁。沈禾的丈夫是德裔美國人,日常食用蔬菜以西蘭花為主,葉菜稀少且多生食;而她最想念的,是炒得粉糯的茄子和帶著水汽的茼蒿。

華盛頓州後院的600平米院子,沈禾握起鋤頭,番茄、黃瓜、茼蒿,這些承載著家鄉記憶的蔬菜,被她一一精心種下。耕耘的日子讓她逐漸被治愈,但同時也愈發覺得,後院的一方土地,難以承載她的夢想。

2024年7月,移居美國十年後,沈禾斥資22萬美元,在西雅圖購置了30畝地。繞著莊園走一圈,大約需要四十分鍾,她戲稱是“巡視土地”。

與沈禾不同,張韻買地的初衷,並非向往田園牧歌,而是源於她經營多年的北極旅游業務。


張韻是芬蘭第四代華裔,主營挪威與芬蘭之間的跨境客運專線,包括雪地摩托、馴鹿雪橇等極地體驗項目。她購置的地塊位於芬蘭北部的羅瓦涅米市,恰巧處於游客行程的中段位置。

北歐的土地權屬復雜,國家土地與私人土地交錯,尤其私人森林眾多。“帶人進入私人土地進行商業活動其實是違法的。”張韻解釋,“購置私人土地用於合規的商業開發,是保障業務順暢的基礎。”

張韻計劃將這塊地開發成度假村,“往返的客人能在這裡參與各類活動、住宿休息,之後再繼續前往下一站”。

2

“土地的坑太多了”

沈禾的“和樂農莊”靜臥於普吉特海灣,與海拔逾2400米的奧林匹克山遙遙相望。即便是在夏季,一場新雨過後,雪山也常在雲霧間若隱若現。

初到這裡,沈禾就暗下決定:就是這兒了。西雅圖濕潤的氣候,總會讓她想起記憶中故鄉的江南煙雨。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