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印度: 哪里有印度家长,哪里就有印度家长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自打上次我提到“印度家长”这个话题,后台的催更没断过,让我尽快着手落实《印度家长屁事最多》和《狗都没印度家长累》。


前情回顾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送娃去密歇根报到的过程中,学校举办了好几次大型活动,这种场合总会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家长。


那么好戏来了。如果一个场合只有中国家长和印度家长,你可能只会觉得“我们有点不一样”。但如果一个场合有超过20个国家的家长,那么,哪个国家的家长最“那个”,非常直观,一目了然。

印度人多的地方,再高冷的场合都能变成热闹,他们喜欢且擅长抱团,叽叽喳喳,当然,这本身不是大问题。

但如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这个人很印度”,一听就应该大概明白意思就是——事多,矫情,过度刷存在,宇宙中心。

那天的国际生欢迎会,是一个大场合,我前面三排零星地分布了不少印度人。

开场前,几十个国家的家长和学生都安安静静坐着看视频。这些印度家长开始了大型认亲表演。一个介绍一个,再介绍另一个,感觉整个部落都来了,开启了六度拓扑理论实验。

他们追根溯源,你祖宗是谁,我是哪毕业的,聊得热火朝天,看样子打算原地成立一个【马哈拉施特拉邦‌艾哈迈达巴德‌村安娜堡办事处】。

社交没问题啊,不分场合也没啥,但主要他们之间的座位上还隔着若干个来自瑞典的、新加坡的、坦桑尼亚的、墨西哥的、中国的......印度人不管这一套,誓要越过全世界的头顶,完成握手拥抱。

其中一个印度爸爸,大手一挥 ,召唤来了他那个坐在剧场最后一排的好大儿。好大儿狂奔而来,只见他逐一握手、寒暄、自我介绍一番,搞得像是印度驻安娜堡办事处领导过来接见新实习生似的。

我当场就跟我老公说:“你看看人家印度小孩,是又会社交又不用在乎场合更不用考虑别人,咱们的娃哪比得过啊?”


他说:“啊,我都没注意,我光顾着看那位印度大姐在跟另一位印度大姐展示她那昂贵的袈裟了。”

我说那不叫袈裟,那叫纱丽。

他说那也差不多了,值得反思的是大家都是到西方取经的,为啥人家就能那么秀?




更秀的是提问环节。

按说爱提问是一个好习惯,只不过印度家长的提问,大多只有两种类型:

1.把早已白纸黑字说过很多遍的东西问一遍,反正自己就是不能看,非要问,因为不提问就没有存在感;

2. 由于自己是宇宙中心,所以任何涉及到宇宙中心的问题都好意思问。

讲到学校安保,有个印度家长问:“你们不是24小时能看到孩子,怎么知道我的孩子是否24小时安全?”

潦草警犬在台上听得都吓尿了——早知道要我24小时监控并实时汇报安全状态,我就不当这个警犬了。

有个印度家长问:“我要随时打电话找你们,具体应该找谁?”

潦草警犬又吓尿了——估计应该一对一给你安排个助理,不光24小时汇报你娃状态,还能实时一对一为您服务。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58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