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技校開始招名校研究生了 學歷崇拜濾鏡稀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長久以來社會的普遍認知是,學歷要一路向上攀升,高學歷能在一定程度允諾一個相對穩妥的未來。


不少專科院校的學生自從入學就為“專升本”的目標努力,選擇繼續深造的大學生常將讀研定義為“學歷提升”。

然而最近幾年隨著就業環境的變化,學歷濾鏡逐漸褪色,年輕人開始主動“學歷降級”。


比起在大學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似乎技校、大專教給學生的東西更實用高效、更能找到對口崗位。

“本升專”“研升技”不再浮於玩梗自嘲層面,近期多個省份相關部門出台一系列政策,給想掌握技能、手藝的年輕人提供學習土壤,與技能培養見長的院校合作。

廣東省近日發布了最新工作方案,面向本科或研究生畢業起點的設置1年制的學制技師,在多個技師學院開展學制技師培養試點;

浙江省20個部門在今年7月聯合印發行動方案,面向未就業大學生開設全日制技師班。

脫下長衫已經不再是新鮮表述,一些有著本科、碩士學歷的年輕人認真考慮再讀一個專科、上幾年技校的人生選項,給自己一個換個方向重啟的可能性。

當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僅占就業人口總量的7%,技能型人才缺口高達2000萬。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面向本科生招生的“本升專”專業,涉及高鐵檢修和運營管理;武漢職業技術大學多省投檔線高於本科控制線60分以上,集成電路、機械制造、自動化等專業相當搶手。

我們此前采訪到了本科畢業後到技校“回爐重造”的幾位年輕人。有人在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大學生技師班學電路技術,入學的同學裡不乏“985”“211”等名牌大學畢業生。也有人參加的是短期培訓班,想在這裡學到能即插即用的技能、看看人生有沒有新的活法。

或長或短的學習與停留後,他們都獲得了比預想中更多的東西,關於對職業的想象和新的起點,關於刻板印象和各種觸動,也關於對自己的了解和久違了的自我認可。

來技校報到的那天,陳愉聰感到恍惚。

在酷暑中的操場,時間仿佛倒退。前幾天,他還在青島汽配城維修設備,如今卻重新背上了裝滿生活用品的書包,穿上藍領服裝,跟著同學們出早操、上晚自習。

一切變化源於一個大膽的決定——本科畢業後,辭職回技校再“深造”。

與陳愉聰做出同樣選擇的人不在少數,“本科學歷+技能證書”正成為一些大學畢業生的求職配置。據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統計,近兩年,學院招收“回爐”考取技術技能證書的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累計超過150人,培訓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詢師、公共營養師和健康管理師等。



大學生選擇“回爐”的理由並不相同,有人和陳愉聰一樣,希望通過職業教育重新找到滿意的工作,也有人只是短暫地停留,但他們都想借此找到有關自我與生活的答案,或者說,找到一種新的可能性。

經歷了職業教育後,他們最終有了共通的感受——

剝去主流社會建構的外殼,大學教育職業教育本沒有優劣之分,“人怎麼樣都能活得精彩”。

01

沒人這樣做過

終於收到一家國企的錄用offer後,某雙一流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李玉倩感覺自己的“心氣兒已經被折騰沒了”。



回想起過去3個月求職的“廝殺”,她發覺自己盡管經過了名校6年的培養,“也沒多值錢”,大家的目標好像是雷同的,許多招聘方對李玉倩漂亮的簡歷不以為然,而在父母的壓力下,她也不得不卷入考公大潮,復習著以前毫無接觸的考題。

2023年底的一天晚上,躺在校外的出租屋裡,李玉倩失眠了。想到自己念的書本應試知識用處有限,獨自在外又沒能力照顧好自己,對做飯感興趣,但做出來的食物卻很一般。她萌生了在畢業前去技校學廚的想法。

“畢業論文還沒完成,父母對我有很高期待,我也沒看到有人這樣做過”,她擔心從名校到技校這條少有人走的路充滿風險,從產生念頭到最終交錢報名新東方烹飪學校,李玉倩經歷了整整一個月的猶豫。



同為應屆畢業生的芸芸,經歷過類似的失落。

芸芸在一所不錯的211大學就讀,但她坦言,這個看似符合社會期待的名頭,實則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痛苦,她用一年多的時間掙扎著考研,將自己封閉在題海之中,焦慮症復發。考研失利後,她產生了強烈的無意義感,不知道要繼續二戰,還是在已經錯過春招後,投出簡歷。

媽媽擔心女兒的狀態,建議她找點事做。芸芸想到了童年時最愛的動畫片《夢色糕點師》,2023年4月,她報名成為了烘焙學校的一名學員。

相比短期接受職業培訓,那些選擇長期回到技校的人,則面臨著更漫長的探索與糾結。

2022年,陳愉聰從聊城大學化學專業畢業後,來到青島汽配城工作。

這份工作其實環境不錯,待遇也還好,只不過,工作越久,陳愉聰越感到乏味枯燥,“每天看著流水線上的機器,檢查設備的異常情況,日復一日地重復”,他逐漸發覺這並非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份工作也不會帶來職業成長。



一次和朋友提起想要離職,朋友提到青島市技師學院的大學生技師班,“有大學生過去學習,你要不重新學一門技術?”

陳愉聰從未想過這種可能,在網上檢索後,他發現青島市技師學院在2009年便首次創辦了大學生技師班,學制兩年,“學院有對口就業的保障”。

來到技校學習機電一體化後,陳愉聰聽說了學長袁靖的故事,10年前,他與自己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2009年從山東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對外界“一無所知”的袁靖開始了四處漂泊的人生。5年來,他去過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做過工藝工程師、外聘教師,銷售過啤酒和家具,但卻發現自己“一事無成,沒有一技之長”。

袁靖喜歡四處闖蕩的人生,但社會的歷練讓他明白,本科學歷並未讓他獲得多大的就業優勢。“工作要求知其然,大學學的是知其所以然,我知道一個機器運轉的原理,但不會使用和調適是沒用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袁靖無法再承受父母失望的眼神,返回家鄉,想要尋找一份能持續下去的工作。名校的光環早已消失,他報名了大學生技師班,“我不怕別人笑話,他們的評價對我起不到任何幫助,我把拳頭收回來,是為了以後打出去更有力、更有方向。”

02

18本電路圖

在報到的操場上,陸陸續續有同學站到陳愉聰身旁,大學生技師班的25名學生到齊了,閒聊後,陳愉聰發現不少人和他一樣,是本科畢業過來的,有雙一流大學畢業後來進修播音主持的,還有省屬重點高校畢業了來學新聞的……

袁靖也提到,來到技校後,發現自己並非選擇了一條無人走過的路,班裡除了他,還有來自蘭州大學的同學跨省學技術。



● 2024年1月,青島,徐丕兵給大學生技師班的學生上課。(受訪者 供圖)

青島市技師學院教師徐丕兵介紹,大學生技師班已開辦15屆,累計招生超300人,其中本科學歷100余人,不乏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985和211高校,還有部分學生畢業於國外院校。

李玉倩和芸芸則在短期職業班中見到了更多元的同學。大部分學員是十三四歲的小孩,初中沒畢業,被父母送來學技術,也有帶著小孩的年輕媽媽,想要提升廚藝的30歲姐姐……

無論來自天南地北,畢業於名校還是中途輟學,一旦穿上專業的服裝,大家便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成為了平等的學員。




進入技校,軍事化的管理成為日常。陳愉聰開始了每天6點起床跑操,疊豆腐塊被子,一整天的課程後還要上晚自習的生活。“學校重視班級集體意識,上課不能遲到,否則要扣集體分”,剛來的兩周,他對重新“被約束”很不適應。

基礎理論學習之外,學生們每天要花大半時間用來實操,這讓陳愉聰愈發感受到學習技能的魅力。一次模擬使用方向閥時,他發現無論怎麼調適都無法達到理想狀態,在老師的指導下,才發現問題出在油管上。

“如果不自己動手,純靠記書本知識,是完全不會有這個概念的。讀本科時,我主要學習理論知識,但技校教的是具體的技術應用。在這裡學到的電路、液壓等技能,有很不錯的就業前景。”

在新東方的3個月裡,李玉倩找工作的痛苦被每日的忙碌治愈,或者說,“根本沒空焦慮”。芸芸形容學烘焙的時間是自己大學4年比較快樂的時光,自己仿佛實現了童年夢想。“在學校學習很多專業課,我都得不到反饋,常常覺得自己在做沒有意義的事情,但做糕點不一樣,做出來了,就會立馬得到反饋。”





隨著技能學習的深入,“回爐者”們也漸漸意識到,讀技校並不比讀大學簡單,想要真正成為一名專業人員,需要能吃苦,並拿出足夠的時間去堅持。

想要成為一名專業廚師,要從練習顛勺、切菜等基本功做起。入學的前5個星期,李玉倩每天都要花費3小時顛勺,在單手舉起來都費力的鐵鍋裡裝上玉米粒,不斷地抬鍋拋起,“你會重新體會到小時候上課枯燥而難熬的感覺”。躺在宿舍的床上,她總是在深夜被一股劇痛驚醒,“感覺整個手腕都僵住了,只能慢慢按摩舒緩,才能勉強再次入睡”。

而短短的3個月下來,李玉倩發現自己掌握的只是皮毛。每一道菜,做第一遍的時候好像還行,第二遍就不行了。“想要每次炒菜都發揮穩定的水平,需要拿出兩三年的時間反復打磨技術。”



● 陳愉聰畫的18本電路圖。(受訪者 供圖)

陳愉聰也提到,為了讓同學們熟練掌握電路圖,老師要求每個人在A4紙上練習,並保證長寬比例與實際一致。一個學期下來,陳愉聰畫滿了18本電路圖,才從原來畫一張圖需要半小時,進步到現在的15到20分鍾,“這只是班級的平均水平,還有人畫了20多本”。

03懷疑

來到技校的本科生,必須直面社會刻板印象的沖撞,最初,幾乎每個人都會對職業教育有所懷疑。

陳愉聰提起,自己“回爐”讀技校的消息曾引爆了大學同學群,有朋友在聚餐時委婉地勸說,“去其他企業換個工作不也可以?”還有一次,陳愉聰去參加大學同學的婚禮,一名同學聽說他的情況後,“張著嘴巴愣了半天”。


過父母這一關更為艱難,“他們不理解一個大學畢業生怎麼能去上技校。”他反復與父母溝通,想讓他們別太在意技校的標簽,全當他是去“拜師學藝”,父母才最終松了口。





● 李玉倩在新東方學廚現場。(受訪者 供圖)

“我擔心學廚的男生居多,可能素質會比較差,衛生習慣也不太好”,這是李玉倩猶豫是否要去技校學習的原因之一。

可真正相處過後,李玉倩發現自己對技校的刻板印象非常單一。小男孩們的確會在群裡對罵起來,也不太會打理自己的生活,但他們對自己都非常尊重、友善。她分享了一件非常感動的事情:

有一天,教室裡的排水溝堵了,水面上漂浮著很多火鍋紅油,大家紛紛躲避,可再不通,大廳裡就會溢得到處都是。這時,班裡一個男生默默把下水道蓋板全部掀開,熟練地拿出鐵絲折出一個圈,對著污水口開始往下伸,另一個男生也見狀上手去掏。

這一舉動讓李玉倩非常驚訝,他們年紀很小,也並不是當天的值日生。不知道還能幫什麼忙,她主動上前幫男生挽了袖子,“我在想,他們為什麼這麼好呢?”



只不過,大部分時間,個體的好被社會對技校整體上的刻板印象遮蔽,對技校的懷疑,甚至包括技校老師自己。

袁靖記得自己剛來技校時,大學生技師班創辦不久,連班級的代課老師都有些不自信,詢問他們:“你們這一批大學生來到這裡,到底能不能實現願望?”

袁靖理解老師的擔憂,畢竟技校向來被視為“沒有選擇的選擇”,大部分學生因中考失利或者中專畢業被分流過來,到技校繼續渾渾噩噩,這位老師擔心,自己會辜負大學生的信任。

對於這點,不少“回爐者”感到遺憾,站在局外人的視角,他們能更清楚地對比本科教育職業教育,二者不過是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絕無高下之分。“沒有人天生各方面都差,考上本科的人,只能證明學習能力比較強,但有的人不會學習(書本知識),動手能力卻極強,這種人就很適合職業教育”,袁靖說。



李玉倩也有很明顯的感覺,“這個體系裡的所有人,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好像都會默認技校低人一等。”她曾嘗試和幾個相熟的同學聊天,發現他們的目標都是學成後做“打荷”,幫大廚備菜、切菜,打個小工就不錯了,沒有人想過自己可以成為大廚,更想不到做餐館老板,或是出國闖蕩。

“雖然班主任會鼓勵學生,如果學得很好,將來也可以去創業,但學校的教學主要停留在技術的層面,不會有人教你怎麼創業,怎樣成為餐飲管理者。”

04

分岔路口

在和技校或長或短的交融後,“回爐者”們走向了人生的分岔路口。



在技校學習一年後,袁靖學完了全部課程,提前結束學業,南下蘇州,不到半年升任技術主管。2022年,他成為蘇州一家國產機電設備企業的技術銷售總監,每月底薪在1萬元以上,由於懂理論、懂技術,不少雇主想把他挖到自己的公司,他也在蘇州站穩了腳跟。

據青島市技師學院介紹,不少回爐重造的本科生最終成長為掌握“理論+技能”的“π型人才”,畢業後順利就職於知名企業,薪酬高於同時期應屆生平均水平,並很快成長為企業的技術骨幹、管理人員。

陳愉聰也即將在明年畢業,他慶幸自己當初有勇氣回到技校,相比於“回爐重造”,他覺得用“再深造”描述自己更為妥帖。他明白走出學校仍將面臨很多困難,但現在他“已經對職業規劃非常清楚,也會看得比較長遠,清楚剛開始會怎麼樣,10年後希望在行業內達到什麼樣的水平”。



結束了3個月的學廚後,李玉倩回到了學校完成畢業論文,並順利入職國企。當初一位一起學廚的弟弟,在畢業的一個月後,還在給她分享新學的食譜與技巧。

芸芸在結束烘焙學習後,又來到一家私人烘焙蛋糕店做學徒,“抹了兩個月蛋糕坯”,她坦然承認,短短的技能學習並未給生活帶來實質性的影響,自己仍然無法從事與專業毫無關系的輕體力活,至今待業在家,准備接下來的招聘面試

一些模糊的感覺留了下來,“回爐者”們都會重新思考大學教育的意義、大學教育職業教育的關系。

袁靖認為本科的訓練讓他掌握了更強的學習能力,職業教育讓他真正明白如何使用技術。芸芸發現,做甜品是一件“努力絕對有回報”的事情,雖然一開始工資不高,如果要整日坐在電腦桌前做著廉價腦力活動,還不如做甜品快樂。



李玉倩也開始反思,也許大學教育“並沒什麼錯”,只是我們對它的期待值過高,“在新東方學廚的經歷讓我意識到人怎麼樣都能活,而別人一直以來強調的是假的,我親歷了技校生活才發現,這樣生活也很好,不是說選擇上大學,畢業後找到社會地位高的工作,這種活法就更優,也不是選擇讀了技校、幹體力活的活法就更不堪。”

芸芸提起大學時上過的一門課。老師讓大家一起設計一個理想國,她記得當時他們對教育體制做出了這樣的設想:

學生們在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階段,有一種平等的分流氛圍,普通大學注重學術研究,職業學校注重實踐素養,這一分流只關乎興趣,無關學習好壞,也沒有高低之分。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玉倩、芸芸為化名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